分享到:

东西问 | 董纯:雨果戏剧如何在中法文学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

东西问 | 董纯:雨果戏剧如何在中法文学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

2022年02月24日 21:4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东西问)董纯:雨果戏剧如何在中法文学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

  中新社巴黎2月24日电 题:董纯:雨果戏剧如何在中法文学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

  中新社记者 李洋

  在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诞辰220周年之际,中新社“东西问”在巴黎专访著名翻译家董纯女士,解读雨果的戏剧如何在中法文学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

  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及政论文章等。中国民众认识雨果是从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开始的,而雨果的戏剧被认为体现了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很高成就。因此,让中国民众进一步了解雨果戏剧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董纯说,2002年是雨果诞辰200周年,法国雨果文学会会长拉斯泰尔请她和她先生沈大力去观看雨果《笑面人》舞台剧。看了演出后,她觉得该剧立意深刻,特别是艺术设计新颖,成功促发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值得介绍给中国观众,于是将《笑面人》舞台演出本翻译成中文,推荐给曾长年与她合作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2019年12月,上海明珠美术馆携手巴黎博物馆联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吸引观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陈玉宇 摄
2019年12月,上海明珠美术馆携手巴黎博物馆联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吸引观众。中新社发 陈玉宇 摄

  据董纯介绍,雨果的小说《笑面人》完成于1869年,前后创作长达四年时间。他在这部作品中运用浪漫主义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揭示的是“笑的异化”的普遍社会现象,表达了雨果对人类社会既立秩序不公正的愤怒和对劳苦大众获得自由与幸福的渴望。《笑面人》的创作标志着雨果向现实主义迈出一大步。

  在董纯和沈大力的共同努力下,雨果的《笑面人》于2012年被搬上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舞台,采用的便是由他们二人合译的中文演出本。

  董纯说,《笑面人》搬上中国戏剧舞台获得了中法双方文化部门的共同支持,由法国戏剧导演带着她的团队到中国来,其中包括舞美、灯光、舞台设计、音响工程等一整套班底,以保持该作品在服饰等方面的“浓厚的巴洛克奇异特征”,成为中法文化交流合作的宝贵结晶。当时的法国驻华大使白林祝贺这部雨果戏剧在中国公演,表示很高兴看到这个剧目与曾为在中国推广法国话剧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国家话剧院合作,并在第七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上首演。

  直接引进法方艺术人才,推动中国版《笑面人》取得成功,这是董纯与她先生对此次中法交流的欣慰之处:法国舞美设计师在幕启时,依据雨果的风景画《大海》摹绘海上风暴中波涛汹涌的场面;法国灯光设计师按雨果“光线与暗影”对比哲理,配合舞台背景,“展示出一幅黑白映衬的纯洁与邪恶对峙的凝重画卷”,而这一切都是在北京完成和实现的。

2019年8月,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这部音乐剧改编自法国作家雨果的传世经典,1998年在巴黎首次问世就获得了轰动,随后21年间,长盛不衰。<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
2019年8月,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这部音乐剧改编自法国作家雨果的传世经典,1998年在巴黎首次问世就获得了轰动,随后21年间,长盛不衰。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董纯对记者透露,当时中国国家话剧院为演好雨果的这部剧投入了很大力量,时任院长周志强、副院长严凤琦、王晓鹰等人亲身投入和指导。周志强等亲赴巴黎与法方落实合作排演方案。雨果的经典名著、法国的编剧导演、中国的实力艺术团队,这样“前所未有、意义深远的中法联手合作,都基于我们对雨果的崇敬和爱戴”。

  中国版《笑面人》在国话剧场首演时,满场座无虚席,中国观众与舞台上的人物深深共鸣,当“笑面人”葛温普兰见自己眷恋的盲女戴娥死去后绝望跳入泰晤士河自尽时,一些观众潸然泪下,取得很大成功。该剧后又在中国国家话剧院第五届国际戏剧季“华彩欧罗巴”再度上演。

  董纯随后又翻译了雨果的“自由戏剧”《千元赏金》。她说,雨果期盼解决19世纪民众的重大社会问题,于1866年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写出四幕剧《千元赏金》,直接触及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董纯看来,雨果在《千元赏金》的社会批评中灵活运用了直到20世纪才由布莱希特系统理论化的“间离效果”,主角格拉比欧在剧中实际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剧情开展的核心,又是作者的代言人,表达作者洞察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观点,引起观众共鸣。

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画家高莽创作的法国作家雨果的人物肖像。<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张勤 摄
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画家高莽创作的法国作家雨果的人物肖像。中新社记者 张勤 摄

  董纯说,雨果的浪漫派剧作在中国早有介绍,曾朴等人曾提及雨果的“自由戏剧”,但一直都未搬上中国戏剧舞台。2002年,著名话剧导演陈颙表示想排演一部雨果的戏剧在中国国内公演,董纯在巴黎拜访了时任“雨果之家”女馆长莫利纳里,由她推荐这部《千元赏金》。

  董纯表示,与《笑面人》相比,《千元赏金》显得更幽默,是比较轻松的一部戏。《千元赏金》在北京师范大学礼堂首演,后又在辽宁沈阳举行的戏剧节公演并获奖。

  董纯认为,东西方文学艺术交流有文学作品、歌曲、电影等多种形式,而戏剧在相关交流中有很特殊的地位。戏剧舞台以一种更生动和直观的形式向大众展示“人间戏剧”。雨果戏剧搬上中国戏剧舞台,表演者和中国观众产生直接互动,让中国民众进一步了解原汁原味的法国文学艺术,无疑有助于加深中法文学艺术交流。

2005年11月1日晚,由中国戏曲学院根据法国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京剧《悲惨世界》首次亮相北京。该剧融合中西文化艺术精华,运用和发挥中外舞台艺术表演形式的不同特点,将外国文学作品以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表演形式展现在中外观众面前。<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钱兴强 摄
2005年11月1日晚,由中国戏曲学院根据法国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京剧《悲惨世界》首次亮相北京。该剧融合中西文化艺术精华,运用和发挥中外舞台艺术表演形式的不同特点,将外国文学作品以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表演形式展现在中外观众面前。中新社记者 钱兴强 摄

  董纯对记者表示,文化交流首先是精神的对话,所有艺术都是人们心灵的表象。从事文化交流,在一定意义上是触及、感动人的工作。以雨果为代表的法国浪漫派摒弃“庸俗化”“庸俗文化”,呼吁人们不要被物欲所俘虏,正视当今社会现实。从这个角度来说,雨果戏剧对于中国观众的意义是深刻的,激发人们对当今社会进行思考。(完)

  作者简介:

  董纯,1942年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长期从事中法文化交流写作和文学翻译,曾在巴黎创办法文期刊《丝绸之路》并担任主笔。她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法国记者协会荣誉会员,曾应法国国际电视台TV5 Monde之邀,任《焦点论坛》节目时政评论员。曾获鲁迅文学奖“外国文学翻译奖”,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和法国竞业金红十字勋章。前法国驻华大使白林表示,董纯和沈大力均为法国作品的资深中文译者,中法两国文化不知疲倦的传递者。

  董纯发表译著数十部,包括《苏曼殊小说集》等中译法作品和龚古尔小说等法译中作品。她翻译的法国剧本有雨果著《笑面人》、《千元赏金》和克洛德·普兰著《浴血美人》等,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等单位在北京公演。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