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被日本掠走文物能回家吗?专家建议设置专门追索机构调查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二战”时期中国被日本掠走的文物还有机会回家吗?爱国企业家重金收购海外文物回流的方式是否值得提倡?
9日晚,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商务印书馆,在四合书院举行了《被掠文物回家路——“二战”被掠文物返还的法律与道德问题》新书分享会。
该书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主持人王云霞,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柴荣,围绕“被日本掠走的文物还有机会回家吗?”的主题进行了深度对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都有大量文物从原属国被掠夺或被非法转移。被掠文物的返还,涉及原属国与所在国之间,以及原有权人与博物馆、收藏者、交易商、公众等各方间的利益关系。《被掠文物回家路》将日本掠夺文物的追索与返还置于整个“二战”被掠文物返还的国际视野下,比较欧美国家处理纳粹德国劫掠文物返还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吸取韩国在追索日掠文物方面的有益经验,从而为中国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路径。
王云霞指出,“二战”期间被掠夺文物的返还是一个重大国际性难题,也是特殊的历史遗留问题,事关地区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作为“二战”最大的受害国之一,有大量的文物在战争期间被日本劫掠,至今未能归还,但该问题并未得到国际和国内的重视,因此亟须学术界对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理性阐释,寻求解决路径。这正是《被掠文物回家路》一书的写作目的。
柴荣梳理了日本掠夺中国文物的情况。实际上,日本对中国文物觊觎已久,从清末至七七事变前,经常在各地以探险科考为名,行盗窃掠夺之实;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更是明目张胆地对中国文物进行了系统性掠夺。民国时期虽然对“二战”期间中国文物所遭受的损失有大致调查,但记录在册的只是极其有限的部分,至今没有完整的统计数据,这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在对谈中,主讲人还分析了日掠文物至今要不回来的主要原因,并在借鉴犹太人艺术品返还实践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目前可以采取的追索措施。王云霞建议设置专门的文物追索机构开展系统调查;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促进互惠互利;同时,应不放弃通过政治途径解决。柴荣指出,考虑到国际上正在兴起的欧洲殖民地文物返还新政,除了“二战”期间被掠文物,甲午战争以来中国被日本掠夺的文物都应该纳入返还的范围。
在互动环节,《被掠文物回家路》一书的另两位作者胡姗辰和李源针对读者和听众所关切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解答。其间,很多读者提出,目前由爱国企业家通过高价购买的方式将被掠夺的文物购回中国,这种方式是否值得提倡?作者认为,购买的方式并没有从法律上区分现持有者拥有流失文物是否合法,不利于对被掠文物的追索,并且还可能增大现有文物流失的风险,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购买的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而对于“二战”期间与中国文物相关的最大悬案——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作者认为,关于它的失踪有很多种猜测,虽然一直没有找到下落,但毫无疑问,它属于“二战”期间被转移的文物,一旦被发现,应当无条件返还给中国。
最后,主讲人提出,公众在助力流失文物的追索和返还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包括不购买或帮助购买(包括回购)非法流失或者来源不明的文物;确实发现流失文物线索的,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关注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文物返还NGO,提供力所能及的宣传和协助工作等。(完)
文化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09日 11:27:02
- 2025年01月09日 10:44:11
- 2025年01月09日 10:14:25
- 2025年01月09日 09:53:45
- 2025年01月09日 09:53:07
- 2025年01月08日 15:36:00
- 2025年01月08日 14:31:50
- 2025年01月08日 14:31:47
- 2025年01月08日 10:36:09
- 2025年01月08日 1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