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谐音梗为什么好笑?为什么传播广?原因可能是这样

谐音梗为什么好笑?为什么传播广?原因可能是这样

2020年12月18日 05:38 来源:中国青年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集美、耗子尾汁……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

  玩梗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有人抛出一个谐音梗,大家恰好都听懂了,就会有“自己人”的感觉,满足了人们的身份感、归属感。

  ---------------

  李诞可能从来没想到,脱口秀大会带得最火的东西,是他讨厌的“破谐音梗”。“24孝第一孝是仰天长啸(孝)”“年轻时的程璐是少年老程(成)”……王建国的谐音梗又“破”又好笑。微博甚至有专门的“谐音梗研究所”等账号,用于每天分享谐音梗。

  今年的流行词中,也有很多谐音,某视频博主带红的“集美”,原本只是带口音的“姐妹”,但现在上网的姑娘们几乎人人都会用;“耗子尾汁”原本是自称“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马保国说来教训年轻人的“好自为之”,但现在已经成了鬼畜区新宠,每每听到,令人忍俊不禁。

  这么“破”的谐音梗为什么令人上头?

  谐音梗为什么好笑

  其实回想一下,在各种喜剧节目火起来之前,人们还在看纸质版《笑话大全》时,就已经看过很多经典的谐音笑话了,甚至在课堂上,也总有谐音闹出来的笑话,比如老师讲“韩愈是伟大的文学家,二十几岁就是进士了”,学生就会接话“那也不算厉害啊,我十几岁就近视了”。

  谐音梗总是包含着双重含义,比如观众听到“24孝”之后,原本脑海中期待的是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孝顺故事,但接下来“仰天长啸”显然打破了这种认知期待。在看到学生认为“二十几岁的进士不太厉害”时,就会想知道学生有多厉害,但“近视”跟“厉害”完全不沾边了。

  心理学中的失谐理论(incongruity theory,也称为“不一致理论”)认为,这种原本期待与实际信息的冲突失谐,就是幽默感的来源,在这些情境下,听众们听到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不正经”内容,原本期待中的正经紧张就会一下子松弛下来,这一放松就产生了愉悦感。也就是说,谐音梗好笑,靠的就是一音两意的意料之外。

  谐音梗为什么传播广

  在信息飞速更新迭代的互联网时代,一个流行词往往用不了半年就会OUT。没有哪个谐音梗会永远好笑,但谐音梗永远好笑,因为它们实在太好传播了。“24孝仰天长啸”的热度下去了,王建国又说出了“深渊无处申冤”;人们渐渐不再提起“少年老程”,但立马又对“为了写出新梗我差点心梗”津津乐道……为什么谐音梗总能传播这么广?

  早期的谐音词火,是因为沟通效率高。10年前,大家都还在用“886(拜拜喽)”结束一段网聊,这类谐音词就像法国著名语言应用学家Martinet提出的经济原则那样实用,在对话中,人们总是试图用最便捷的手段达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说花最少的力气完成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在键盘打字时,这样的谐音词可以用让我们少打几个字母,缩短输入的时间,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

  而现在很多流传很广的谐音梗,是因为能在沟通中显得“有礼貌”。出于礼貌,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并不能只遵从经济原则、完全有话直说,而是要彬彬有礼,委婉一些、多使用敬语,这就是英国语言应用学家Leech所提出的礼貌原则。现在的很多谐音梗,虽然看似增加了听众的理解成本,不符合经济原则,却很符合礼貌原则,比如对不熟悉的女生称呼“姐妹”,可能过分自来熟、显得不礼貌了,但一声“集美”既能表达亲昵,又有一定的距离感,显得很有分寸。对别人说“好自为之”很生硬、不礼貌,但说“耗子尾汁”既能表达出原来的意思,又能让大家都知道是在玩梗,不失委婉含蓄。

  最后,玩梗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有人抛出一个谐音梗,大家恰好都听懂了,就会产生一种“自己人”的感觉,满足了人们的身份感、归属感。即便在场的人有第一次听的人,也能很快理解,然后再把谐音梗说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朋友成为“自己人”。就这样,谐音梗飞速传播,生生不息。

  集美,一起守护最好的谐音梗鸭(呀)!

  殷锦绣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