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推出午门斩首?乾清宫有密道?真实紫禁城到底啥样?

推出午门斩首?乾清宫有密道?真实紫禁城到底啥样?

2020年03月18日 15:2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多家文博机构选择把文物或展览“搬上云端”,采用直播或线上展览等方式,满足公众的参观需求。

  日前,故宫博物院在官方网站推出了“我要去故宫”公益视频课,颇受关注。据介绍,该线上课程讲述了故宫的宫廷建筑、历史文化……与其同名的系列图书也已经出版。

图片来源:故宫网站截图
图片来源:故宫网站截图

  紫禁城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常会有人充满好奇发问:午门有何用处?乾清宫是否真的有密道?古代没手机,皇宫中如何计时?记者梳理发现,在《我要去故宫》中,也对上述许多疑问一一作出解答。

  “推出午门斩首”?压根没这回事

  按照一般的游客参观流程,人们进入故宫要经过午门。它是故宫博物院的南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大广场。

  以前,在一些影视剧里,经常会有“推出午门斩首”的桥段。久而久之,难免有人好奇,紫禁城的“午门”,到底是干什么的?

  旧日,除了举办典礼、大臣准备上朝、集会议事,午门外的广场还会用于处理一些日常公务:皇帝、皇后生日,接受官员进献的表笺、贺礼;皇帝接受番邦使节的朝拜与进贡并进行封赏等等。

  然而,在午门前执行的公务也不总是一团和气:午门还是皇帝申斥乃至责罚大臣的地方。清代的官员如果犯错,会在午门外遭到申斥;在明代,过错严重的官员会被施以廷杖之刑,有时候场面相当惨烈。

  明清皇宫规矩十分森严,犯人斩首并不在午门。《我要去故宫》中提到,廷杖已经是在午门外进行的最为严酷的刑罚,所谓“推出午门斩首”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神秘的“老虎洞”,有何用处?

  乾清宫广场中央有一条高出地面的石台通道,这条高大的通道下面,其实“暗藏玄机”。丹陛桥北端下面,有一个勉强能容一人通过的门洞。

“老虎洞”。图片来源:《我要去故宫》同名书插图
乾清宫丹陛桥的“老虎洞”。图片来源:《我要去故宫》同名书插图

  据介绍,乾清宫广场被连接乾清门到乾清宫的丹陛桥分成东西两部分。过去,为了方便穿梭于紫禁城内廷部分宫女太监通行,工匠们在丹陛桥北端的石阶之下“另辟蹊径”,开出了一个小门洞,开辟了一条贯穿东西的涵洞。

  古代工匠将堤形道路下横向的拱形涵洞称为“老虎洞”。乾清宫前的丹陛桥如同一座飞架南北的“桥”,它下面的横向门洞,也被叫做“老虎洞”,两侧通风,四周阴凉。

  有意思的是,明代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喜欢玩捉迷藏,曾经就藏在这里。结果,没过多久太监们就找到了朱由校。其实,是因为朱由校没有摘掉随身携带的香囊,被人顺着香味找到了。

  花样百出的计时方式

  不止是“老虎洞”,旧日紫禁城内还有其他不少有趣的设置,比如各种计时工具。

  交泰殿内,东侧陈设有铜壶滴漏,西侧陈设有大自鸣钟,都是旧时宫中重要的计时工具。铜壶滴漏由五个铜质壶组成。其中,“平水壶”后面下侧有“分水壶”,平水壶前的圆筒为“受水壶”,壶盖上立有抱刻漏箭的铜人。

  该箭身镌刻十二时辰、九十六刻,箭下接铜鼓形箭舟,水涨舟浮,依次显示刻度,受水壶满,漏箭也浮到尽头。清代宫廷已使用机械钟表计时,某种意义上,这件铜壶滴漏只是陈设礼器。

  此外,去过故宫的人想必会注意到日晷。这也是一种很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晷是根据日影判断时刻的计时器,晷盘倾斜放置在汉白玉石座上,晷针上端指向北极,利用太阳在晷盘上投影位置的不同,读出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晷盘上下两面皆有刻度,每年春分到秋分,读取晷盘上面的刻度,秋分到次年春分,读取晷盘下面的刻度。

  紫禁城的冬天如何取暖?

  近年来,“到故宫拍雪景”成了许多摄影爱好者的共识,大雪纷飞时,紫禁城的红墙与洁白的雪花相映成趣,获得不少游客的喜爱。

资料图:雪后的紫禁城一片银装素裹。金硕 摄
资料图:雪后的紫禁城一片银装素裹。金硕 摄

  不过,冬天来到故宫,人们都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抵御寒冷。那么,现代人有各种取暖方式,古代物质条件比较差,皇宫里如何取暖?

  明清时期皇宫里主要的取暖措施有火地、火盆和手炉三种,其中火地取暖是最主要方式。室内地面下,用砖石砌好烟道,用烧火所产生的热气烘烤地面,使室内温暖。

  在一些宫殿可以看到墙壁下半部分设计有圆孔,就是最常见的排烟口。有人居住的宫殿,一般都会设暖阁:在室内用木板隔断把有火道流通的地方包围起来,以达到局部保温的效果。

  明代的惜薪司、清代的薪库和煤库,都是掌管冬季取暖所用木柴、煤炭的机构。在坤宁宫东暖阁的窗外,能看到一块用石头盖起来的地面,这就是过去烧火的工作坑入口。

  火盆取暖,是在室内放个盆烧木炭,火盆方便移动。有时火盆上还会加镂空的罩子,也叫熏炉。坤宁宫内西间北炕前,就有一个大大的熏炉。

  相比火盆,手炉更加小巧。它分内外两层,内层装炭火,内胆一般为铜制,口沿上有镂空的盖子,用以通风。许多手炉工艺精美,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完)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