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世界史诗最璀璨的“遗珠”:民族宝藏《格萨尔》

2019年02月15日 16:13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参与互动 

  民族宝藏《格萨尔》

  作者:潘雨洁 罗云鹏

  前段时间,央视《国家宝藏》中,演员多布杰、蒲巴甲、索朗卓嘎共同志愿守护国宝《格萨尔》唐卡。

  谈及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你可能会想到诸子百家的思想交锋、可能随口捻来唐诗宋词、可能想起某个著名历史人物……

  然而,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史诗。

  史诗被称为“一个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在我国,这个离太阳最近的民族,创造出了世界史诗最璀璨的“遗珠”—《格萨尔》。

  “所见即缘分”。今天,让我们来认识这部恢弘深邃的巨作,这位英勇正直的王。

  “遍地”格萨尔

  很久以前,藏区天灾人祸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救苦救难的莲花生大师不忍苍生悲苦,安排降神子,于是“岭”部落的首领诞下一子,取名觉如。

  格萨尔王出生的“岭”部落在今四川省甘孜州。据传,格萨尔作为神子下界投胎时,落地在一块岩石下面。古风遗存千年,如今,这里部分地区依旧保留妇女不在家中分娩的传统。  

  四川省甘孜州康锐 摄

  格萨尔十二岁时,参加赛马盛会,战胜了包括自己叔叔在内的各路豪杰,一举夺魁,开始了他降妖除魔、造福四方百姓的一生。  

  玉树州摄影家协会 供图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是格萨尔赛马称王的地方。藏语里,“玉树”意为“王朝遗址”,既指格萨尔创立的岭王国。时至今日,赛马仍然是藏区最受欢迎和重视的活动。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赛马节罗云鹏 摄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僧人们在柯曲草原上演绎名为“世界公桑”的马背藏戏。格萨尔马背藏戏因在马背上表演而得名,内容以颂扬格萨尔大王生平伟业为主。  

  果洛的“马背藏戏”罗云鹏 摄  

  果洛的“马背藏戏”罗云鹏 摄

  宽阔的草地上,置一煨桑坛,将柏树枝点燃,上面撒些许糌粑、茶叶、青稞、水果、糖等。格萨尔认为,若不煨桑祭神,岭国的护法神就不能助其降伏妖魔。  

  胡贵龙 摄

  格萨尔的王妃森姜珠姆,兼具着美貌与高贵。《格萨尔》中描写她的美貌:

  美丽的姑娘在岭国,

  她往前一步能值百匹骏马,

  她后退一步价值百头肥羊;

  冬天她比太阳暖,

  夏天她比月亮凉;

  遍身芳香赛花朵。

  蜜蜂成群绕身旁…

  是不是与古代夸赞女子容颜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有异曲同工之妙?  

  青海玉树艺人们说唱森姜珠姆的传说张添福 摄

  据说,少女珠姆外出采蕨麻,偶然碰上了少年格萨尔,两人一见钟情。“森姜珠姆”一直都是藏族女子的最高美誉。  

  青海玉树赛马节上入场的格萨尔王与王妃珠姆罗云鹏 摄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的达那寺内,存放着许多据传为格萨尔及其部将的遗物,故又有“岭国寺”之称。  

  囊谦县吉尼赛乡的达那寺囊谦县公安局 供图

  达那寺右边的石崖洞中,格萨尔30大将的亡灵塔分列两边,灵塔有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上用藏文书写着大将的名字。是藏区规格较高的“群组式灵塔”。  

  达那寺30大将亡灵塔囊谦县公安局 供图

  格萨尔英勇征战,深受臣民爱戴。但他母亲离世后却坠入地狱,阎罗王对格萨尔说,你母亲并无过错,而是儿子罪恶太大:你虽降妖除魔,但也伤及许多无辜。于是,格萨尔后半生一心礼佛,撒播爱与慈悲的种子。当他功德圆满,离开人间时,“岭地牛羊成群马满坡,儿孙来往山谷间”,临行前,他对百姓说:

  愿人间世上泯灭差等,

  无人威权煊赫,无人卑贱受辱;

  愿人人丰衣足食,谷粮满仓,

  无人缺衣短食,啼饥号寒;

  愿高原之上坦坦荡荡,

  无有崇山峻岭,无有深谷悬崖;

  愿茫茫平原,有所起伏,而非一味平坦;

  愿一切众生皆大欢喜。  

  格萨尔王铜像果洛州文体广电局 补海金 供图

  整部《格萨尔》包括“上方天界遣使下凡,中间世上各种纷争,下面地狱完成业果”。吐蕃王朝后期(9世纪),藏族社会动荡,统治阶级争权夺利、互相讨伐,人民饱受战乱流离之苦,《格萨尔》便应运而生。

  故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讲到了封建农奴制的时代,至今已行走了两千年。《格萨尔》全传有300多部,100万余诗行,字数远远超过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以及欧洲的《荷马史诗》,广泛传播于国内外,成为各民族间交流理解的纽带。

  2009 年,“《格萨(斯)尔》史诗传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行进的格萨尔

  直至今日,《荷马史诗》虽有文字作品,但继承与传唱的吟游诗人却早已不复存在。而我国藏区,说唱《格萨尔》的艺人仍以相当数量活跃着,名为“仲肯”。  

  格萨尔说唱艺人玉树州摄影家协会 供图

  然而,说唱的本领并非传承,而是“受命于天”:缘分一到,深埋在心的故事,便如同阳光下神山融化的积雪,涓涓而流。很多“神授艺人”均由一场梦开启说唱之门,从此出口成章。

  艺人说唱时,头戴插有各种羽毛的帽子,手拉牛角琴或摇晃小铃鼓。虽然他们平时看起来“病怏怏”,但只要帽子一戴,腿一盘,闭目沉默片刻,便会如电击般精神抖擞,骤然间“响彻血管的马蹄声,从嘴里奔涌而来”。  

  格萨尔著名艺人达哇扎巴玉树州摄影家协会

  他们将自己一路上丰富的见闻融入史诗,世代相传,“像葡萄串一样越结越多”, 让格萨尔的故事穿越时空,在大风吹动的经幡中、雪域高原的农村牧场里、山水湖泊间久久回荡。他们是最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诗人,是最虔诚的史诗传播者。

  藏区流传着一个非常美的说法:“即使有一天,飞奔的野马变成枯木,洁白的羊群变成石头,雪山消失得无影无踪,大江大河不再流淌,天上的星星不再闪烁,灿烂的太阳失去光辉,雄狮大王格萨尔的故事,也会世代相传。

  从伤心到辉煌的格学

  学术大师陈寅恪曾说,“敦煌学”既是辉煌学,又是伤心学。因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的学术机构、研究专著却最早产生于国外。《格萨尔》早期的研究状况亦是如此,直至1954年,率先从青海组织人力开始了格萨尔的抢救工作。

  1984年,中宣部发文成立了“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从此,全国性的格萨尔抢救工作开始有序进行。

  1980年始,藏族文学研究专家降边嘉措走访了与格萨尔流传有关的藏、青、甘、川、滇等地,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扎巴:一位年过八旬、目不识丁,却能仅凭记忆说唱出当时最完整的格萨尔史诗的藏族老人。直到1986年扎巴去世,西藏大学一共为他录制了近千小时的说唱录音。  

  降边嘉措(左一)与扎巴老人(左二)在一起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 供图

  黑格尔在《美学》中的论断“中国没有史诗”曾经流传甚广。1985年,我国学者在参加芬兰召开的世界史诗学术讨论会时,播放了扎巴的说唱录像,才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新关注,从此改变世界史诗的文化版图。

  2013年,降边嘉措以扎巴老人的说唱为基本框架,将1600万字的藏文版《格萨尔》成功出版。这是目前为止中国乃至世界最完善、丰富的一版。

  五年后,以藏文版为基础,降边潜心著成150多万字《英雄格萨尔》,终于向汉语读者打开了通往神秘恢弘格萨尔故事的大门。

  藏族人民的英雄梦想

  电视剧《格萨尔王》总制片人程力栋曾说:“神话是一个民族集体的梦。一种文化中缺少了神话,就像一个人没有气质一样。” 神话的主题从来不是神仙情感,而是人类自身处境的表达,以及他们对于宇宙自然的看法。

  《格萨尔》就是这样一个民族梦想的集合体,它根植在被雪山环抱的藏族人民中,非统治者创作。“诗言志,歌咏言”,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崇尚着格萨尔及其他角色身上勇敢积极,惩恶扬善,爱憎分明的英雄气概,顽强地对抗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将悠久的游牧文明传承至今。  

  用酥油花艺术表现的格萨尔英雄人物群像果洛州文体广电局 补海金 供图

  格萨尔的哥哥嘉察嫉恶如仇,性格刚直。霍岭大战中,他浴血拼杀,却死于敌手。然而他忠魂不散,化为鹞鹰,专以霍国鸟雀为食,“不饮敌酋血,誓死不还魂”。

  有趣的是,格萨尔来到嘉察战死之地,并不知哥哥已化为鹞,差点一箭将其射死。千钧一发之际,战马开口训斥格萨尔:“啊呀!没头脑的格萨尔呀!你真是那种‘皮肤虽白而毫无知识,地位虽高而毫不懂事’的人哪!”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俏皮,极富生活气息和想象力,整部史诗寓复杂于单纯,用童心包罗人间烟火,世态万象。

  因此,直至今天,藏族人民依然浸润在格萨尔的故事中长大:它是信仰,也是娱乐。牧民们在转经喝茶、放牧劳动的日常生活中随意哼唱,逐渐融为一体,渗入血脉,成为对自己祖先和历史的一种集体记忆。

  民间艺术的灵感源泉

  古老《格萨尔》是藏族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摆放在家中的格萨尔像罗云鹏 摄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以酥油雕塑艺术展现格萨尔史诗文化,工艺繁复,色彩艳丽,造型栩栩如生。  

  青海果洛格萨尔主题的酥油花雕塑果洛州文体广电局 补海金 供图  

  青海果洛的“酥油花”格萨尔王果洛州文体广电局 补海金 供图

  此外,该地还有泥塑、玉雕等艺术手法,多样化地呈现了格萨尔王的史诗故事和人物形象。  

  青海果洛的格萨尔史诗泥塑群孙睿 摄  

  青海果洛的格萨尔王玉雕果洛州文体广电局 补海金 供图

  2016年12月,讲述格萨尔王登基时所举行诸多庆典活动和民俗风情的藏族歌舞剧《格萨尔 登基大典》在黄河入海口东营上演。  

  歌舞剧《格萨尔 登基大典》剧照罗云鹏 摄  

  歌舞剧《格萨尔 登基大典》剧照罗云鹏 摄

  格萨尔王赛马称王后,迎娶王妃森姜珠姆的故事也被排演成《嘉洛婚俗》歌舞剧。  

  图为嘉洛诞生礼展现,梵天王母对森姜珠姆施以甘露洗礼罗云鹏 摄

  

  图为嘉洛新娘礼展示森姜珠姆之母对其依依不舍之景罗云鹏 摄

  《格萨尔》荡气回肠的情节成为唐卡的瑰丽画卷。

  藏族传统的唐卡,分为“德唐”、“曼唐”、“孜唐”和“仲唐”几大类。“德唐”反映宗教观念和题材;“曼唐”反映藏医藏药内容;“孜唐”则是关于天文历算和人们生活劳动的,此三类唐卡历来受到官方和民众的关心重视,有专业的画师绘制,十分精致。  

  藏族传统唐卡罗云鹏 摄

  而相较之下,专门用唐卡来展现《格萨尔》内容的“仲唐”,地位低,发展慢。早前,艺人们生活贫困,走到哪里说唱,就挂起一幅自制的“仲唐”:在一块破旧的白布上,用锅底灰拌上松油研成的墨绘制。边解释,边演唱,称作“指画说唱”。

  改革开放以来,《格萨尔》得到国家的重视,唐卡作品也随之崛起。  

  格萨尔唐卡果洛州文体广电局 补海金 供图  

  格萨尔唐卡果洛州文体广电局 补海金 供图

  到了当代,人们也在继续运用技术和创意,如连环画、动漫、电视剧、纪录等,让格萨尔的形象历久弥新。  

  少年格萨尔的动画形象青海民族语动漫艺术中心 供图  

  霍岭大战中格萨尔王的动画形象青海民族语动漫艺术中心 供图  

  《格萨尔王》的连环画册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 供图

  雪山老狮要远走,

  是小狮的爪牙已锋利了。

  十五的月亮将西沉,

  是东方的太阳升起来了。

  ....。.

  是山峦孕育了英雄,还是英雄感染了山峦?往事逾千年,答案早已模糊。格萨尔王还活着,在人们心中漂泊,依旧有如清新泥土中的萌芽,欢腾河流中的浪花。

  说唱人累了,而故事还远未结束。草原上一觉睡去,梦里晨光熹微,帐中酥油茶正香浓—远处,格萨尔王在微笑。

  参考资料:

  1. 部分资料由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提供

  2. 诺布旺丹,《格萨尔》史诗的集体记忆及其现代性阐释,《西北民族研究》2017(3)

  3. 降边嘉措,改革开放 40 年,《格萨尔》研究走向世界,中国民族报

  4. 降边嘉措,异军突起的格萨尔唐卡艺术,甘孜日报

  5. 降边嘉措,《格萨尔》:一部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中国民族报

  6. 王巳龙,《格萨尔》之霍岭大战与《荷马史诗》之特洛伊战争 —兼论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西藏大学文学院

  7. 陈墨,《英雄格萨尔》:编纂法度与史诗风采,文艺报

  8. 程洁,千年格萨尔:东方的“荷马史诗”,社会科学报

  9. 降边嘉措:让格萨尔的故事走下高原, CCTV国家宝藏微信公众号, 2018年

  10. 演绎“东方的荷马史诗”—连环画《格萨尔王》,连环画报微信公众号, 2018年

  11. 格萨尔王传说与玉树六县, 青春玉树微信公众号, 2015年

  12. 一千年的烟尘都去哪儿啦? 上海纪实频道 微信公众号,2018年

  13. 一张图认识一个盖世英雄, 上海纪实频道 微信公众号,2018年

  14. 三访阿须草原,作家阿来只为寻找格萨尔王的踪迹,国家地理中文网微信公众号,2016年

  15. 《格萨(斯)尔》史诗:藏民族的精神,于斯可见, CCTV文化十分 微信公众号,2018年

  16. 103岁贾芝:守望民间文化的半壁江山, 中国艺术报 微信公众号, 2016年

  17. 格萨尔王传,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图博特藏文化网 微信公众号,2015年

  另参考非遗时光、恰噶觉如、乡土人文地理、多吉祥茶友会、影视独舌、娜妞儿、驴友空间自助旅游网、藏传佛教宁玛传承、新华网青海频道、中国西藏网、美民、醍醐、藏网文摘等微信公众号  

【编辑:房家梁】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