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到T台:传统藏服与时尚“共振”
中新社西宁1月28日电 题:从草原到T台:传统藏服与时尚“共振”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曾以金银、蜜蜡、绿松石装饰,价值千金的藏服,从雪山草原走向时尚T台,在坚守传统风格的同时,正散发着新的时尚气息。
流行时代坚守传统
“你摸摸,都是好布料。”在青海西宁,67岁的万玛仁增摊开一件自己代售的嘎雅牌藏袍后说,“这件得有好几斤重,卖八百多元(人民币),但知道我们牌子的人,一点也不嫌贵。”
“小时候,我们穿的藏服都是爸爸妈妈缝的,市场里很少卖。”十年前,来自青海化隆山区的谢日加措注册了嘎雅牌藏服,成为当时少见的藏族服饰品牌之一。
从起初的无人问津,到请藏族明星试穿、代言,谢日加措花了好几年时间,才得以在中国各大藏区开齐了专营店。
谢日加措说,如今藏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相比于添加了流行元素的藏服,“我们一直照着老家的藏服,只做最传统的样式。”
网络“打开”一扇窗
离万玛仁增的门店不远处,集中开着嘎日、喀哇博巴、卡瓦嘎布等藏服专营店。
“开网店卖藏服的不多,我们才想着在网上卖一卖,可能会好一点。”“90后”拉太才让大学主修计算机,去年开始,与做藏服生意的岳父岳母一起“试水”网络。
“我教他们怎样穿藏服,怎样搭配才好看,”让拉太才让意外的是,光顾网店的客人,绝大部分是各大城市的汉族人,“如果他们喜欢,就会下单,价格也比实体店稍便宜点儿。”
“纤沫”“利生益品”“雪国基地”等藏服网店,纷纷配以画质精良的“美图”展示商品,有的还邀请藏族明星“增粉”。
传统与时尚“共振”
大学修完藏语言文学课后,四川阿坝的藏族姑娘色俄初,游历了多国,“我看到一些族裔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很强,我觉得应该做点事。”
色俄初似乎找到了灵感,回到老家,拜老辈人手把手教自己传统藏族腰带、围裙的编织技艺,但专业基础几乎为零的她,最终选择在一家具有法国背景的院校进修。
两年前,色俄初创立“德戛纳”藏服品牌,意为“天人的衣服”,她说,“要用最纯洁的心做衣服”,在单色布料上,以传统藏服经典款式,融入时髦元素,做新藏装文化服饰。
从最初主打高端私人定制,到现在面向大众的量产缝制,穿着自己设计的新款,色俄初在四川成都街拍,参加时装周,获得不少关注。
“我想,把时尚元素融入传统藏装,设计更多的款式,可以走国际化路线。”小时候在牧区帮母亲挤牛奶的色俄初说,“未来,没准还会办一次专场的T台走秀。”
智能科技添新意
请藏族明星站台,邀模特走秀,一个多月前,扎西达娃携自己的智能服饰品牌祖娜朵,炫酷亮相青海的一家五星级酒店。
“用石墨烯材料生产的发热服,最适合藏区高寒的气候。”曾是“北漂”的扎西达娃已在老家青海黄南藏区开了一间体验店,他请厂家代工第一代祖娜朵牌服饰,同时,正在设计的第二代,想把发热服的科技融入藏服中,未来,他们还打算嵌入定位技术。
“过去在牧区,马鞍当枕头,藏袍当被子,服装是服务于当时的生产类型的。”青海省委党校藏族学者索南旺杰说,“藏装肯定要与时俱进,但要用匠人精神,保持最基本的样式,因为服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