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明代白塔修缮后变矮 市民质疑破坏历史风貌
今年元旦节,宜宾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明代白塔经修缮后重新开放,但有细心的市民发现,白塔的塔顶变了模样,甚至连塔身都矮了一截,市民们因此质疑此次维修并非“修旧如旧”,而是毁坏了白塔原有的历史风貌。
对此,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白塔山风景区管理处表示,修缮工程严格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设计方案施工,最大程度地恢复了白塔的本来面目。
耗资数十万:
修缮后白塔矮了一截?
宜宾市中心城区对岸的长江边上,有一座建成于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名为东雁塔的文风塔,距今已有近450年历史。因东雁塔通身呈白色,宜宾当地人历来俗称其为白塔。由于年久失修,白塔塔身附着的植物根系深入塔身,撑开大小缝隙危及白塔安全,也危及游人游客安全。去年11月,白塔进行封闭维修,今年元旦期间露出修缮后的面貌。据景区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整个工程花费数十万元。
修复后的宜宾白塔不仅去掉了杂草植物、补刷了白色的塔身保护层,让白塔看起来更加坚固、精神,而且进行了全面亮化,夜间变得光彩熠熠,灯火通明。“现在的东山白塔,才真正成为宜宾一景。”宜宾市民卢子告诉记者。
但也有市民通过前后照片对比发现:白塔维修前共有11层外加一圈围在塔顶的铁围栏;而修好后的白塔变成了9层外加一个黑色的塔顶和一根避雷针。白塔顶部样式发生了变化,还较之前矮了一截,这个变化引起了部分宜宾市民的质疑。
管理处回应:
现在的样子最接近历史
据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白塔顶部曾被火烧毁,当地村民自发用水泥和砖头对白塔进行了修缮,还建了个观景平台,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灰黑色。至于再往前或白塔初建成时是什么顶子,已基本无证可考。
景区管理处委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石窟研究设计所,于2014年六月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白塔进行了现状调查,塔体测绘等工作,编制维修设计方案。经勘测发现白塔残损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塔表面风化、污损、脱落、塔身长草和部分砌体开裂;二是1979年维修人为造成对塔价值的损害,新增的水泥平台对塔外观影响很大,改变了白塔固有的形态。管理处表示,对白塔的维修完全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设计方案严格施工,不存在破坏风貌问题。
白塔山景区管理处负责人称,设计单位在做设计方案前查阅了宜宾当地史料,同时对明代隆庆年间的类似古建筑进行了考察参照。因此,目前修复后的白塔,才应该是最接近于白塔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