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宫遗址考古显示:秦汉皆有甘泉宫却并非一地
正在热播的《芈月传》中有芈月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的桥段,而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公布的甘泉宫遗址考古新发现显示,汉武帝时的甘泉宫与秦时的甘泉宫并非同处,这里是汉武帝时举行国祭之处,还曾修建过一座神秘的紫色宫殿。
考古确证
发现汉代11座“马面”说明汉初已有马面类型的军事工事
《芈月传》中说芈月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历史上,秦国不仅有叫甘泉的地名,也有甘泉宫。秦时的甘泉宫与汉代的甘泉宫虽然同名,但却并非一地。现存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北部的汉代甘泉宫遗址,在秦时为甘泉之地,秦时的甘泉宫在哪,仍需进一步考证。目前汉代甘泉宫遗址地表保存多处大型夯土台基、西城城墙、西城门址、西汉石熊等,历年来,在遗址本体及周围发现了多件石柱础、石砌散水(暂名)、空心砖、瓦当以及圆形、五角形陶质排水管道、外粗细绳纹、内大小麻点纹筒瓦、板瓦、五铢铜钱等遗物。
2015年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完成了甘泉宫遗址8平方公里的调查,目前完成普探面积40万平方米、重点勘探面积10万平方米。
此次发掘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肖健一表示,勘探已探明汉甘泉宫遗址西城城址平面接近方形,东西残长637米,南北宽639米,墙体宽5~7米,三面城墙上发现了11处马面。这是考古专家首次在汉甘泉宫遗址西城发现马面,此外调查中专家在西城内还发现长生未央、未字、云纹残瓦当,外细绳纹、内布纹、中麻点纹板瓦、筒瓦、回字纹铺地砖残片,推测西城为西汉时期。
肖健一说:“此次马面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的意义很重,以往我们在秦汉时期的城址中都没有发现过同时期的马面遗迹,这次发现了11座马面,已经确证是西汉初期的,这说明我国汉初已经有了成熟的马面类型的军事工事。”
史料记载
甘泉宫为国祭之处汉武帝在位57年来过75次
《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鬼神,而置祭具以祭天神”。涉及西汉皇帝来往甘泉宫时说“高祖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来,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可见西汉时期甘泉宫的兴盛与重要,非一般离宫别馆性质。
肖健一说:“史料记载甘泉宫是汉武帝建造的,汉武帝在位57年,却来过甘泉宫75次,足见甘泉宫在汉武帝时期是一座非常兴盛的离宫。”此次考古专家在甘泉宫遗址内发现围绕一号、二号墩台,分布有夯土基址150处、柱础石177个、石砌基址6处、踩踏面4处、鹅卵石散水3处。
专家们通过重点勘探,首次明确了二号墩台为高约15米的三层夯土台基结构。底部平面长方形,中部近似方形,顶部近似方形。顶部台基中央有最长11.5米、最短10米、深约2.5~3米的近似圆形红烧硬结块范围,下部难以勘探。专家在三层台基上共发现柱础石18处,东侧、北侧发现曲尺形的石砌基址。顶部、周围红烧土深厚,推测二号墩台毁于大火。而《汉书·武帝记》载武帝元封二年“起甘泉宫通天台”,根据位置、形制,专家们推测一、二号墩台就是通天台遗址。
肖健一说:“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祭泰一神,上通天台,招仙人,筑通天台于甘泉,去地百余丈,望云雨皆在其下,望见长安。通天台是汉武帝时的重要祭祀建筑,是当时的国家祭祀中心,武帝前西汉的国家祭祀中心在雍城,武帝后则在长安城,而甘泉宫就是汉武帝时期举行国祭的地方。”
专家推测
这里修建过一座紫色宫殿或与汉武帝相信天上有紫微宫有关
早在2014年,考古专家就集中调查了甘泉宫遗址,了解了外墙外遗址的分布。通过调查确定了同时期遗迹12处,包含陶窑遗迹两处、夯土墙遗迹一处、墓葬封土或建筑台基42座。而2处陶窑遗迹,分别发现于甘泉宫遗址西南与正南,距遗址核心区域分别为3.5、1.8公里,专家根据地表采集物推测为烧制铺地砖的窑址。肖健一说,在今年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紫色的石板与建筑材料。有资料记载,甘泉宫内曾有一座紫宫。结合甘泉宫在汉武帝时为重要的国家祭祀中心,专家推测,这些神秘的紫色建筑材料或许是当时甘泉宫内一座紫色宫殿的遗存。
汉武帝为什么要在这里建造一座紫色的宫殿?肖健一推测:“参照秦时国家在渭河上修桥都要建成高低不一,分布对应天上星象的现象分析,紫色的宫殿或许与汉武帝相信天上有紫微宫之说,便在甘泉宫对应修建了一座紫色的宫殿。”
此外,本次调查专家们还在遗址区发现了42座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土丘,其中最高者达10米,皆位于甘泉宫遗址南部距核心区域2~9公里范围内,且有的夯层十分明显,依据采集陶片断定当为西汉时期。初步勘探未发现墓道,也未发现被盗扰迹象,但是上世纪90年代曾发现一件西汉塑衣式陶俑,所以不排除其中有部分为西汉墓葬的可能。
肖健一说:“在土丘上发现明显的夯层,说明这些土丘在当时是刻意修建的,并非后来地壳变化的自然隆起。”那么当时刻意修建这些土丘的目的为何呢?有专家推测,这些土丘应该也与祭祀有关,甚至可能与星象有某种对应和联系。
未来考古
验证西城城墙时代、马面分布找出甘泉宫与秦直道的衔接点
《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因此学界一般认为甘泉宫遗址区域是秦时修建于甘泉的林光宫,是秦直道起点。
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曾有多位学者做过甘泉宫遗址调查,从历史地理、与秦直道关系、西汉祭祀等角度做过研究,这些学者的调查与研究对于摸清甘泉宫遗址的内涵、文化遗存性质等意义重大,但是许多基本问题仍悬而未决。上世纪70、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淳化县十里塬乡马家山、梁家庄、润镇寨子村采集陶鼎、陶釜、茧形壶、喇叭口罐、陶缶等30余件,时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
肖健一说:“值得庆幸的是,出土遗物中有10余件陶器戳印‘云市’‘云亭’文字,进一步确证了秦汉云阳县城位于甘泉宫遗址附近。由于考古学家一直没有找到秦林光宫的具体位置,这些有字文物的出土,间接证明了秦云阳县志中提到的甘泉,就是现在甘泉宫遗址所在的地方。而汉代甘泉宫遗址下叠压的,或许就是一直未曾找到的秦直道起点——秦林光宫。”
同时肖健一对此次调查结果也有一点遗憾:“此次甘泉宫遗址考古调查,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找到东城城墙,此项工作将是我们近期的重点。如有可能我们也将尝试对已探明的西城城墙发掘验证其时代、门址、马面分布等,同时寻找甘泉宫遗址与秦直道的衔接点。”
文/记者张佳图/记者张宇明通讯员肖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