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元里古庙曾为抗英誓师地 民谣诉说当年历史(图)

2014年11月17日 09:1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在喧嚣的广园路旁,三元里古庙闹中取静,从容走过了一个半世纪。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对于老广州城来说,三元里是边郊地带,但对于广州历史甚至中国历史来说,这里却是中心地带。正是在这里,中国历史掀开了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最初一页。

  三元里古庙正是这页历史的起点。纵然古庙周边建筑早已跨越历史融入现代化,但古庙里静躺的枪炮和旗帜,仿佛将历史在故地凝结。

  古庙曾为抗英誓师地

  三元里古庙其实只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在喧嚣的广园路旁,它闹中取静,带着曾经的血雨腥风、岁月沧桑,从容走过了一个半世纪。

  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畏惧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

  不过,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三元里民众料到英军必会报复,所以在三元古庙集合,相约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同时,爱国士绅何玉成等出面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会后,他们分头联络附近103乡的群众,准备共同战斗。

  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印度雇佣兵,英方给他们装备的是比较落后的燧发枪,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被围困两小时之后,英军撤退至四方炮台。

  5月30日清晨,三元里及各乡群众数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石锤、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挺进佯攻。次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他们用土枪,土炮,矛戈,盾牌,锄头,镰锹等,与英军作战。可谓“刀斧犁头在手皆成武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

  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英军撤出虎门时曾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人民群众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三元里之战以英军惨败告终。6月1日,英军退出了广州。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人民的抗英成果并没有体现。但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它却是最先飘扬起来的旗帜。

  展品诉说屈辱史

  三元里古庙始建于清初,最近的一次重修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相对于周边的建筑,古庙隐蔽而狭小,却在城市里散发着一种古雅之气。建筑以青砖绿瓦为基本,重修的围墙倒与庙身浑然一体。墙内有两株大榕树,不仅把庙内笼罩,还伸出浓浓的绿荫庇护着墙边的公交站台。

  从半敞的大门往内望,院子的中央是个香火鼎,两边各有两尊锈迹斑斑的铁炮,那是鸦片战争时用的见证物。其中最大的一尊有5000斤,是道光二十三年佛山制造的,在鸦片战争时曾安置于沙面西宁炮台,而最小的也有2000斤。

  可惜的是,这几尊铁炮在当时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作用,反而是乡农们的菜刀锄头打得英夷们落花流水。而今这几尊炮静静地被筑在水泥台上,似乎是用沉默来诉说那段屈辱的历史。

  庙门开着,却有道木墙彷似屏风,彷如现代与历史的幕墙。庙里静谧,庙外拥挤,强烈的反差把古庙的沧桑映衬得恰如其分。

  庙里供的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黑黑的象身威严地看着这个世界。也许当年三元里庙前誓师,正是希望真君能保佑大家杀敌威武吧?两侧墙边,摆着许多当时的物品,有奋身抵抗的英雄画像,也有社学主持的画像,还有当时文檄条约这类物品。

  只是一个玻璃柜台内的物品让人压抑。柜内摆放的是一根烟台,一团烟膏,以及吸鸦片配套的工具。这是屈辱的标识,也是时代的标线,中国近代屈辱史正是以鸦片战争开始。而鸦片,就是这场战争的引子。这当中的因果纷争和战乱,即使已过百年,依然让人无法释怀。

  民谣诉说当年历史

  挂在庙殿右侧的民谣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情境:

  怨气歌

  一声炮响

  二律埋城

  三元里顶住

  四方炮台打烂

  伍紫垣垫款

  六百万讲和

  七钱二兑足

  八千斤未放

  九九打下

  十足输晒

  这是以广州口音编的说明当时鸦片战争情况的讽刺话。其中的二律应该是义律及懿律两个强盗头子,四方炮台则指英军当时在广州边上修的炮台,而六百万讲和乃是鸦片战争后的赔款,当时政府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当时的行商伍紫垣先帮政府垫了。七钱二是指一银元为七钱二,八千斤未放则是说清政府的大炮并未起作用。后两句更是形象地说明了在这场鸦片战争中,中国成了十足的输家。

  更多的展品把想象拉回当年。在一个柜台中,放着几把最普通不过的锄头,斧头,单刀,把柄裂了,刀面上全是铁锈,这铁锈里,是否含着英夷们的鲜血?而在另一个柜台里,放着一个海螺,一面铜锣,那是当时进军与退军的口号,吹螺则进,敲锣则退;旁边一面蓝底白符的三星旗,呈大大的V型,举起它时,就是引领着人民冲向英帝国强盗……

  仔细观察,古庙正中央还有一个当时战场的模拟地形。可以看出,当时的三元里离广州市区还有段距离。据老人的口口相传回忆,那时的三元里古庙绿荫笼罩,古树参天,并没有围墙,庙前是一口绿幽幽的池塘。

  铅华尽洗,三元里古庙的模样已不复当年,从它身边经过的人,有多少能够忆起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毕竟,历史已随风而去,当时的英帝侵略者们,如今也成了平等合作伙伴。但历史不只是过去式,从历史中镜鉴往昔精神,或许才是古庙存在的厚重意义。

  (注:史料部分援引自《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南方日报记者 黄玉瑜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