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朱大可推新作《华夏上古神系》 重构神话谱系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上官云) 23日下午,著名学者朱大可携新作《华夏上古神系》做客腾讯思享会,与学者张鸣、叶匡政等人畅谈“中国文化复兴的起点”这一议题。朱大可认为,上古时期存在着一个“亚洲精神共同体”,中国处于这个共同体的东端,而先秦思想就是它的结晶。
在朱大可眼中,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共同体特征,它跟世界的分道扬镳,是‘轴心时代’结束后的事情。翻遍诸多史料,朱大可指出,早在东周以前,亚洲就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亲缘性的区域,基于移民、贸易和战争的推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在开放性的结构中得以交流、融合,而《山海经》就是这种“亚洲精神共同体”存在的文字证明。
跟“亚洲精神共同体”密切呼应的重要概念则是“丝绸之路”。朱大可认为,所有正常的跨国贸易都应该是双向的,否则难以维持:“上古中国人把丝绸贩卖出去,又把中亚和西亚的玉石、青金石等各种珠宝输入本土,从而制造了‘丝’和‘玉’的远程对流,由此形成早期的‘玉石之路’。”
同时,在贸易、移民趋势的推动下,神话、宗教和文学也在流动,形成更为深刻的“神话之路”,为中国神话提供了重要原型。据此,朱大可推断,华夏民族早在2000年前就已高度开放,并率先实现了“全球化”的“战略意图”。
为了更形象的说明这个问题,朱大可运用比较图像学与比较符号学的知识考察了三星堆文化,认为它提供的核心器物“巨眼”(代表眼睛崇拜)、生命和权杖,便是“亚洲精神共同体”的共同产物,而良渚文化的神徽(出现在玉琮和玉梳背上),则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以及中美洲印第安文明有密切关联,这是华夏文明和世界关联的重要证据。据此,朱大可重构上古神话谱系。
对此,与会学者表示,书中提出的“亚洲精神共同体”概念深入描述上古时代亚洲各地在人种、商贸和文化三个层面的交流盛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代表东方智慧的‘共同体文化’,是中国和亚洲各国对话、达成共识的文化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