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一刀切是语文教育的“偏科”
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古诗词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精粹,抑扬顿挫,韵律优美,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汉语文化应用的典范,传承着中国民族文化和精神,古诗一刀切将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承切断。有人曾说,古诗过于艰涩,孩童不易懂,但其实诸如床前明月光之类的古诗浅显优美,不存在认知障碍,一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轻松了解其内涵了。
过去诸如鲁迅、萧红等名家,谁不是引经据典?而现在虽然作家“云集”,动辄百万,仅网络写手的出版量都能轻易打败鲁迅,但是经得起推敲的能有几部?中国文化界的“快餐文化”现象又何尝没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的原因?萧红的祖父在其四、五岁时就教小萧红读诗,萧红称“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有些诗或许儿童不知其意,却影响不了他们的韵律审美能力,这也是给语文韵律应用最初,也是最好的铺垫。
语文课本的改动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化的发展,它的改动应该是慎之又慎的。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是见仁见智,但是要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让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并重却是必然的,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也要留住经典的身影,让传统与现代实现完美对接,取舍之间应慎重考量。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