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有“叙事戏剧”意味

2014年08月28日 09:20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京剧《马前泼水》剧照

  适逢北京京剧院建院三十五周年,该院保留剧目《马前泼水》(编剧:盛和煜、张曼君,导演:张曼君)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上演。作为“小剧场京剧”始作俑者,《马前泼水》在剧本结构、舞台呈现上,确实有新颖之处,它对人们熟稔的昆曲《烂柯山》“朱买臣休妻”的故事进行了新的演绎。

  近年,昆曲《烂柯山》上演比较多,“雪樵”、“痴梦”、“泼水”这几出经典折子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雪樵”中,朱买臣在风雪之中,一边拾柴,一边控诉贫富悬殊,其间,演员身段繁复,唱做俱佳;“痴梦”里的崔氏疯疯癫癫,处于幻觉之中;“泼水”则是崔氏试图重拾旧好,被朱买臣以“覆水难收”拒绝……

  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对《烂柯山》的拓展之处,首先在于剧本叙事方式上,采用倒叙、闪回的形式。其次,人物“跳进跳出”,时不时与乐队、观众进行交流,增添了布莱希特“叙事戏剧”的意味。

  全剧一开场便是“泼水”,然后两个人不断追溯前缘,一个富家千金如何变成一个市井泼妇?一段婚姻怎么走到不堪的地步?“开始时般配,后来怎么就变了?……”的确值得人们思量。

  “贫贱夫妻百事哀”,朱买臣和崔氏的矛盾无非源自“穷”,穷得米缸里只剩几粒米,穷得没柴烧。风雪交加之际,崔氏把朱买臣轰出家门,让其拾柴。之后,崔氏一把火烧了朱买臣的书,并向朱买臣提出离婚,朱买臣苦苦挽留而不得。这一段戏,相对来说,京剧没有昆曲精彩,昆曲有“前逼”、“后逼”,整个“离婚”过程富于层次感、节奏感。而且,昆曲有一个细节,朱买臣被崔氏气得晕厥,崔氏竟怕他死去。这一安排,显示出崔氏本性的善良以及她心里头仍有夫妻情分,只是她自己未察觉而已。

  回眸前尘往事,崔氏也曾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姑娘。她没有嫌弃朱买臣出身寒微、年岁偏长、形象不佳,带着一箱红烛嫁给朱。她坚信,只要有她夜夜“红袖添香”,不愁朱买臣考不上功名,“你的功名就是我的富贵”。我窃以为,这正是崔氏人生悲剧的根源,也是编剧对“崔氏”这个人物的深入挖掘。许多女人,把“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当人生信条,觉得只要这个男人出息了,她就相应有了一生的经济保障。一旦丈夫窝囊,没在社会上混好,这些女人就开始怨天怨地,心灵扭曲,于是有了“悍妇”的面目。反言之,女人确实也是男人“塑造”的,一个健朗、上进的男人决计不会让自己的女人偏离原本应该有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马前泼水》剧末,编剧让崔氏有了一次“自我反省”。她后悔自己没有随着朱买臣安贫乐道,她明白今天的苦酒是自己酿的,于是,她放手了。比较遗憾的是,“泼水”里朱买臣的形象比较单一,倒不如昆曲中的朱买臣有人情味——“待收转前妻,怕只怕众口悠悠”,这一句唱词,表明朱买臣面对苦苦哀求他的崔氏心动了,他还是很爱她,之所以“覆水难收”,是因为“人言可畏”。

  《马前泼水》结束后,剧场里放着《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这首流行歌曲,或许是为吸引年轻观众。我却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新的开始、新的生活,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乔宗玉)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