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孔氏后裔缔造“盐铁专营” 生产镰刀割不断草
汉朝的铁制品资料图片
据史书记载,最早提出“盐铁专营”的是齐国丞相管仲,而真正将“盐铁专营”形成国家政策的,是汉武帝。
如今,这项政策在我国已经实施2000多年。汉武帝时期,最早成为冶铁行业CEO的,便是孔氏后裔孔仅,他成了当时的“铁老大”。
河南商报记者 邢军
孔氏冶铁
孔氏迁到南阳,冶铁是其“祖业”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孔姓委员会的孔德秋说,孔仅的祖上是魏国大梁(今开封)人。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后,将大梁孔氏迁到了南阳。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在魏国时期,孔氏就以冶铁著称。当时的大梁,是重要的冶铁中心,孔氏则是其中有名的“私企代表”。
南阳的商业和冶铁业也很发达。汉高祖将冶铁、采矿、煮盐等下放给私人经营,汉文帝仍“纵民铸钱、冶铁、煮盐”,南阳出现了不少靠冶铁、煮盐发家致富的商人。
孔氏本来就有“祖传”的冶铁经验,他们很快重操旧业。孔氏懂得商业之道,明白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将铁制品与农业开发相结合,产品屡屡脱销。
“通商贾之利,家致数千金”,当时的商人,都以孔氏为学习的榜样,到了孔仅时,孔家已经富可敌国。
孔仅从政
商而优则仕,成为大农丞
汉武帝时期,朝廷发动了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打仗要花钱,再加上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国库里的钱很快就花光了。
汉武帝的目光,盯向当时的土豪企业家。皇帝来借钱时,商人们一个个都变成了“铁公鸡”,头摇得拨浪鼓一样:“没钱。”
汉武帝大怒,指责商人们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断然废止盐铁自由经营,代之以国家垄断经营的政策。
当时,汉武帝问大农令郑当时:这项工作交给谁去做呢?郑当时推荐了两个人,即山东大盐商东郭咸阳和河南南阳冶铁商孔仅。
于是,孔仅蒙受圣恩,成为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农丞”,分管冶铁事务,武帝还给他配了个助手,名字叫桑弘羊。
当时,汉武帝想得还是很完美的,这三个人,一个精于冶铁、一个精于煮盐、一个善于心计,完美三人组,一定会让汉室国库钱财无数。
经营方案
控制盐铁专卖,增加国库收入
孔仅和东郭咸阳都是商人出身,他们知道如何经商,更知道如何限制商人。
上任后,两位“大农丞”立即向汉武帝拿出一份方案:盐业上,招募民众煮盐,由官府专卖;冶铁业则完全由官府彻底垄断,按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是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夏邑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王书生说,其实,这就是一种国家垄断行为。
不过,对食盐的专卖做法并非孔仅等人首创,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就提出“官山海”。“盐铁专营”之后,国家的财政收入立马大幅增长。
在不增加税赋的情况下,一下子可以多收入很多钱,汉武帝估计幸福得睡不着觉了。
王书生说,孔仅等人的做法与管仲不同,在铁业上,政府不仅控制销售,还直接参与生产环节。
孔仅结局
管理混乱,因下属营私舞弊被撤职
可想而知,政府的这种垄断行为,遭到了群臣非议,民间的反对声音也很多,以至于“沮事之议,不可胜听”。
汉武帝可不管这个,他坚定地支持这项新政策。成效慢慢显现,“盐铁专营”带来了大量钱财,支撑了汉武帝扫平匈奴、南征两粤、平定四川等。
皇帝一高兴,孔仅的待遇就提高了,不到三年,他就被提升为主管全国财政事务的“大农令”。
然而,孔仅毕竟从政经验不足,且“没有严格要求自己”,犯了不该犯的错。当时,盐官、铁官并不是通过考试选拔而来,而是由经营盐铁的大商人担任。不少人利用职权营私舞弊,他们生产出来的铁具价格高、质量低劣,镰刀连草也割不断,一时间民怨沸腾。汉武帝得知此事也很不满,就把孔仅撤职了。孔仅后来的故事,史书上并没有具体记载,不过,他参与设计的“盐铁专营”制度,却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