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代巡抚邓华熙故居成制药厂 后人存御赐对联(图)

2014年06月05日 09:0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邓圻同展示光绪御赐给自己祖父邓华熙的对联。记者陈忧子摄

  清代巡抚邓华熙故居已成幼儿园和制药厂

  后人世居西关并保存御赐对联等珍贵遗物

  邓华熙,卒谥“和简”,是广东顺德人,曾任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抚、山西巡抚等职,官居二品,1902年因病辞官回籍后,在多宝大街(现多宝路18号附近)兴建住宅。据传,当时的街坊请他为街道命名,邓华熙大笔一挥,题下多宝大街的名字。从此,西关“三宝”——多宝、宝华、宝源三条街名便远近闻名。

  文/记者何道岚

  历任安徽、山西巡抚,赐太子少保衔,晚清官员邓华熙的西关故居却鲜为人知。在广州多宝路,气派一时的“邓宫保第”曾迎来孙中山先生亲临请教“治粤”之策。但更有几人可知,邓公当年应邀题下的“多宝大街”,恰是多宝路的来源。

  如今,邓宅早已改建成幼儿园和制药厂,他所留下的信折字画等1400多件,也分别成为政府和博物馆藏品。昨天,邓华熙的88岁后人取出了祖传的光绪御赐对联,唤起这一段几近湮没的本土历史记忆。

  1400件珍品捐博物馆

  只留御赐对联与暖碟

  “淇水烟波半舍春色,太行松雪映出青天。”这幅光绪御赐,出自清代四大书法名家之一、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手笔的对联,正是邓华熙的小孙子、88岁的邓圻同眼中的传家之宝。据说,这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时所获御赐,当时赏赐的还有数以百计的书籍。为此,邓华熙在大宅旁建起“赐书楼”,专为后人收藏教育所用。

  赐书楼承担了邓家子弟启蒙教育的责任。“我就是在那里自学,慢慢读出来的。”邓圻同先后受教于中山大学、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从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后,从事成人教育工作30余年,获高级讲师职称,当过中学校长,曾两次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挂在赐书楼的这副对联,深深烙在邓圻同的童年记忆中,因此一直珍而重之。经历百年岁月,青底金字的对联依然保存完好,“成亲王”落款和朱红印章仍清晰可辨。另一件传家宝则是一个清代暖碟。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经过几次波折,赐书楼上的藏品几乎荡然无存。幸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省市有关部门落实政策,将文革中查抄文物发还原主人,其中涉及大量广东近代史的相关资料,包括光绪帝、康有为、李鸿章、林则徐、梁鼎芬等人跟邓华熙的往来书信。至今,邓家人怀着报答祖国的心情,几乎将祖辈所传文物全数捐出,共计1400余件。为此,广州博物馆于1998年在镇海楼举办了专场文物展览会,并向邓家颁发感谢状。

  邓宫保第“进”博物馆

  多宝大街留下历史烙印

  从赐书楼走出来的邓圻同,如今住在荔湾区逢源路高楼的“畅秋堂”里,每天都有学生上门求教书画技艺。这里是他近年的新家,距离祖居不过数百米。

  邓华熙故居又称“邓宫保第”,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关大屋。2000年落成迎客的西关民俗博物馆,正是参照这座当年西关最气派的官邸而重建。

  据介绍,西关大屋的典型布局是“三开间”,正间以厅堂为主,两旁偏间为书房和客房,通常称“书偏”,书偏两旁还有一条俗称“青云巷”的小巷,而厨房位于房子最后面,主人通常不会到厨房里去。“邓宫保第”的原貌为七开间三进深,占地近千平方米,在当时的西关可谓远近驰名的气派豪宅。

  1930年左右,第三开间的花园及其他建筑腾空,租给广州市立小学作校舍,而祖居的其余四开间因为住的人太少,也于上世纪50年代让出建制药厂,素有“西关大宅门”之称的“邓宫保第”从此不复存在。

  康有为曾以诗词求画

  孙中山来问治粤之策

  一纸博物馆的馆藏信件显示,康有为当年曾慕名去信,以诗词向“进步”的邓公求画。1902年,邓华熙更于贵阳创办贵州大学堂,即现在的贵州大学。

  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大元帅后,曾专程赴邓府拜访。主宾坐下寒暄,自然谈起广东和平移交政权的事,孙中山对邓华熙所起的作用表示感谢,并称其为“德高望重的开明士绅”,征求他对治粤的意见和对策。

  据说,对孙中山的造访,邓华熙事前已专门做了一番准备。他听说孙中山爱吃西餐,当日下午便安排在花园餐厅以西餐款待客人,当时使用的餐具数件,均为银合金制造。抗日战争时,这批餐具连同其他财物被贼人偷去,仅存的几件,邓家后人也于1996年捐给了荔湾博物馆。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