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培根:曾为同性恋 并诠释在自己的作品中
培根作品《戴黄帽子的凡·高独自在路上》
昨天下午,《向培根致敬—贝瑞·焦尔收藏的弗朗西斯·培根“马厩”画室作品展》在南艺美术馆开展。当日,贝瑞·焦尔向南艺美术馆捐赠了培根作品《拳手》。
弗朗西斯·培根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今年11月13日,培根作品《卢西恩·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1.424亿美元成交。在昨天的开展发布会上,贝瑞说:“拍卖的价格只能体现艺术市场对培根作品的认可,实际上在很多欧洲艺术家眼里,培根在欧洲的艺术成就和价值已经超过了毕加索和梵高。”
此次在南艺美术馆共展出培根80余幅作品,涉及绘画、素描、手稿及文献。另有不少照片资料展示了培根在日常生活、创作时候的状态。培根与贝瑞在日常生活和艺术领域的一些谈话录音也被保存下来,与作品一起展示。
开展发布会上,贝瑞向南艺美术馆捐赠培根的作品《拳手》,贝瑞说:“来中国办展览之前,我就已经决定将培根的其中一幅作品捐赠给中国的美术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李馆长(南艺美术馆馆长李小山)竟然选择了这幅我最最喜爱的作品。我忍痛割爱的同时也希望这次的捐赠,能成为我再来南京的动力,若干年后,我会再回来看望它。”李小山则表示将会把《拳手》作为南艺美术馆的“镇馆之宝”永久馆藏。据悉,展览期间,南艺美术馆还将择期就培根作品举行公共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
他是同性恋
这样的身份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焦虑和痛苦
南艺美术馆将举办培根作品展的消息传出后,不少网友在网上直言:“这也叫画?完全看不懂画的是什么!”为此,记者多方采访,试图为读者读懂培根提供资讯。
培根的父亲是一个专横严苛、脾气暴躁的人,不能忍受培根早年即显露的性别暧昧的倾向,青春期时的培根在家中偷偷试穿母亲的内衣被父亲发现,父子俩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终培根在16岁离开爱尔兰独自前往伦敦,与所谓的“规范生活”告别。不少艺术评论家和学者认为,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培根后来的绘画作品中经常传达出一种边缘、异端、充满挣扎的感觉。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不少人物的头像部分被抹去,不少人感到看不懂。有人认为,培根用抹擦去原来绘画好的部分形象,去营造一种不稳定的空间,象征人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在展览中,一段培根与贝瑞的谈话录音涉及了培根与几任前男友(乔治·戴尔、阿尔贝托·费科梅蒂)的经历以及男同性恋的话题。彼时的培根,已经可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性取向并将其诠释在自己的作品中。
他是体育迷
体育题材的作品展现男人的紧张和压力
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不少体育题材的手稿,如《法国运动报上嚎叫的足球运动员》、《跳水板上的男人》、《板球运动员》、《撑杆跳的选手》以及贝瑞捐赠给南艺美术馆的《拳手》。贝瑞告诉记者,培根生前是一个体育迷,他很关注各种运动的报道,自己也很喜欢打网球。作为培根的助手,贝瑞还曾开车带不会开车的培根去打网球。“培根认为,运动能够展现男人的肌肉、紧张和压力。”贝瑞说。
他是坚守者
让一度显得没落的绘画出现新的生机
如何欣赏培根这些看起来似乎并不美观的画面?南艺美术馆馆长李小山说,彻底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上艺术课,但任何审美教育和艺术的熏陶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人会轻易喜爱一种艺术类型,而任何艺术作品的欣赏在于与这个作品的心灵相通。
培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身处的时代(1909—1992),照相机的发明让绘画逐渐没落。“照片最初的视角在抄袭画家,后来画家又开始模仿照片,在这种混乱的时代和局面下,培根却可以独树一帜。”策展人王亚敏认为,培根成为公认的大师,显然是由于他在绘画领域的坚守,和他绘画的独特视角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李小山认为:“培根的作品触发了人们对于绘画在这个时代种种可能性的想像,说白了,就是启发了画家,‘画还可以这样画’。” (本报记者 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