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性别是条毛毛虫》作者:性别是可以流动的

2013年11月22日 09:3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男人,渐渐地我明白我可能也不是一个女人。问题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要求我们非男即女的世界里。”凯特·伯恩斯坦对中国读者说。11月16日,《性别是条毛毛虫》一书新书分享会在字里行间书店举行。这本写就于1994的作品出自美国的跨性别先锋作者凯特·伯恩斯坦之手,记述了作者在经历变性手术之后对性别二分法的怀疑与思考。该书的中译本由新星出版社出版。活动当天,该书译者、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专业的研究生廖爱晚,与远在美国的作者一道,阐释性别不应被简单二分的观点,在TA们看来,性别是可以流动的。

  活动伊始,身在纽约的凯特通过视频电话向读者问好:“我们天各一方,文化差异深远,感谢这本书给了我这个机会看到中国的你们,也感谢你们的文化包容了这本书。”在视频电话里,凯特的形象是更为女性化的。1986年,TA接受变性手术,TA说自己更愿意以女性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但我现在并不认为我属于男女任何一个性别之一,人们的观念只把人分为两种性别,这破坏了我们建筑和改变自己的潜能。”说罢,凯特拿起电脑边的毛毛虫玩具,“这些潜能就藏在这条毛毛虫里,希望有一天能够破茧而出。”

  被问及这本书写作前后作者本人心态上的变化,凯特说自己原本是想解答自己关于性别认识的困惑,但写完这本书之后,反而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我想,凯特的人生是依靠下一个问题,而非上一个答案。”译者廖爱晚解释道。

  提到翻译这本书的过程,廖爱晚说自己最想传达的是对大众的性别观念的反思。“很多决定接受变性手术的人都会认为自己的灵魂是被错放到别人的身体里,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想,为什么错的一定是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大众的性别规范?”廖爱晚认为,对于一类人的尊重不是用传统的秩序规范他们,而应该用属于这类人的语言描绘他们。“英语中已经有了ZE这样中性的第三人称的说法,我在翻译中会尽量使用‘TA’来作为第三人称。但是我们很少能在中国的大众媒体上看到这样的说法,这很遗憾。我们应该让你面前的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故事。”廖爱晚说。文/张知依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