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彩绘画者:用古老丹青材料画画(图)
一场名叫“万象”的展览在广州的逵园艺术馆举办,从上月持续到本月22日。这场展览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两个年轻的女画家,用一种非常古老的颜料作画,并画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古老岩彩广州发光
“举目全国,画岩彩的人都不多,我们做过调查统计,专业岩彩绘画者不会超过千人”,身为80后的逵园艺术总监黄轶群说。
作为这场岩彩画展的年轻策展人,黄轶群看重岩彩这种创作材料在两个年轻女画家的笔下,所展现出的多种可能性。“展览取名为万象,即通过这些画作看到的多样世界”。女画家冯仕恒,专注于岩彩绘画,顺着内心感觉创作,出品了一系列有禅味的和有广州风味的作品;另一位女画家洪宝,画面注重传统技法,常常以梦幻般的色彩描绘花朵、宫廷美女和鹿等形象,营造一种独特的浪漫画境。
她们绘画所凭借的特殊材料,距今超过两千年的历史。事实上,中国绘画自元代以后即以水墨为正宗,“墨分五色”、“逸笔草草”,然自古绘画即有“丹青”之说。而岩彩,即是一种丹青。
广州市美术学院副教授齐喆非常推崇岩彩艺术。“水墨和丹青,一边追求以少胜多、言有尽意无穷,另一边则推崇多多益善、直抒胸臆”,他介绍,岩彩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优势。天然矿石经人为研磨出不同粗细的颗粒,加入适量动物胶后以手指揉和,再从细到粗将不同的颗粒绘制到画面上,经由粘连、叠压、漏透、折射,矿物色特有的稳定、平和的发色效果以及肌理语言是其它人工材料所难以比拟的,更重要的是,它似乎深层地揭示着东方艺术家对天、地、人、物之间关系的态度。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绘画重水墨,岩彩则在日本风行为国画。目前,国内从事岩彩艺术的画家很少,难得年轻的艺术家重新拿起这种古老的颜料作画,并用古老材料“吮吸当代阳光”。齐喆说,洪宝、冯仕恒二位之所以值得期待,是因为她们所做之事,是开放和有生气的,是用当代青年的体验去感知传统的,是有着无限生长可能的。
年轻画家情迷岩彩
生于1986年的冯仕恒,从广州市美术学院毕业后,一度因行政性的工作而失去创作热情。“当时感觉现实生活给了多种压迫,连想画的欲望都很难提起来。”当受到家人鼓励,继续探索绘画领域时,岩彩绘画的魅力让她坚持画了许多的作品。
冯仕恒的岩彩画画面饱满,颜色浓烈,往往带着壁画般的秩序感。“我把玉米粒一颗颗掰开、摆上,形成一些圈圈,我在这种摆放中探索内心”,她说。事实上,她“对三大宗教都很尊敬”,但并非佛教徒,画画,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对于年轻的绘画者而言,用岩彩绘画是一件奢侈的事。“一份石青颜料按克计,3元一克。”材料的金贵,也将一部分人挡在了岩彩创作之门外。此外,岩彩绘画虽然很难褪色,其创作过程却是件麻烦的工作,绘画前它比水墨要多很多工序,要研磨、调胶,逐渐让绘画者进入安静的状态,作为矿物颜料,岩彩绘画起来会有涩感,每一笔画起来需要放慢速度,一层干掉才能画另一层,绘画的进度也很缓慢,要耐得住性子。
但探索这种材料的可能性,显然让这位年轻女画家着迷。“岩彩绘画磨练了我的性格,让我修身养性,且画出自己想画的。”事实上,冯仕恒打算接下来一直画岩彩,坚持画下去。
另一位画家洪宝,也是一位年轻的广州市美术学院毕业生,多年岩彩创作中,她的作品参加了国内外许多展览。在对比两位女画家的作品时,齐喆认为,以画面简单分析,想必洪宝色调温婉含蓄,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风情更为钟情的绘画,冯仕恒的画则更加直接彪悍,叙事性少些,情绪性大些,造型受西方绘画影响更加明显。一种材料在两个画家的笔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岩彩绘画的当代性发展,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策展人黄轶群除了看重这次展览少见的绘画方式,还很重视两位女画家的温暖风格。“你看当代很多画家都追求个性,喜欢画压抑、怪异、血腥的创作,但我们想找多一些这样美好的绘画,画家内心有很多美好的、理想的画面,给大家传递正能量。”(记者 颜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