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马六甲华人:用三种语言过日子的人
马六甲历史区有条小巷叫庙街,在狭隘的马路边鳞次栉比的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道家庙青云亭、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印度教庙、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清真寺、佛教庙等。多民族国家马来西亚也是多宗教国家。在清真寺对面的荣茂茶室,听着念古兰经的声音,吃粤式点心,深感多文化社会的丰富。
跟我们同坐一桌的当地华人先生们,跟我讲普通话,彼此之间说泉州话,另外能听广东话等方言,至于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马来西亚语、殖民统治时期留下来的英语,自然也会听会说。我平时在日本,周围多数人只会说日语而已。对于在初中、高中学过的英语,大多数人都说:学过是学过,就是没学会,不会说。他们根本想像不到,世上有操着好几种语言过日子的马六甲华人。
马六甲社会在很多方面都让我大开眼界。其中之一是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关系。说着六七种语言生活的人,不大可能每种语言都说得百分之百流利。换句话说,每一种语言的能力,也许都在七七八八的水平。他们的优势,却在于无论对方说什么语言,马上能掌握重点在哪里,沟通上绝不出问题。
反过来看在岛国生活的日本人,总以为:学外语意味着学繁杂的语法和复杂的单词拼写,以便通过升学考试。然而,始终想不到,学外语的终极目的就是沟通,而要跟别人沟通的话,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得从微笑点头表示好意开始的。哪里有板着脸,避开别人的视线,嘴里说在书本光碟上学来的句子而埋怨对方听不懂的?
日本岩波书店最近出版了一本书叫做《同坐一桌,还能不说话吗?——— 日中语言行动比较论》。作者井上优是娶了位中国太太的日本语言学者,他从家庭生活中注意到的彼此之间的区别出发,讨论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沟通方式上的不同。《同坐一桌,还能不说话吗?》这个标题就指:跟陌生人同坐一桌的时候,大多中国人觉得,若不说话怪不好意思,因而一定要搭话;相反地,日本人一般都觉得,对方也许不愿意说话,所以保持沉默较为礼貌。
马六甲荣茂茶室的华人先生们,虽然是第二代到第四代的移民,但仍然保持着中国人的规矩,主动叫我们坐下,谈天说地。这样的经验,对我家小朋友来说,是充满异国情调的跨文化体验。我要孩子们至少学会向陌生人有尊严地微笑的表情。(新井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