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二次鸦片战争由“辱旗事件”引起?

2013年05月24日 13:51 来源:长春晚报 参与互动(0)

△日俄旅顺口战役的漫画中可见日、俄两国海军军旗。

  春节过后,搬迁了许久的香港海事博物馆新馆,终于在香港中环八号码头这样的黄金宝地开张了。不久前,有人曾写过它的镇馆之宝,长达8米的反映晚清打击海盗的纪实画《靖海全图》。画中,可看到大清广东水师的身影。但接下来的鸦片战争中,这个能靖海平盗的水师不见了身影,珠江口及大清沿海能看到的多是外国舰队的身影。为让观众能分清外国海军,海事馆特别做了一个外国海军军旗的图示。看着花花绿绿的外国海军军旗,突然想起“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至少大清在旗帜上就落后了,至少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挨打是由所谓“辱旗事件”引起的。

  “挂靠”船与“辱旗事件”

  我们的教科书中常常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这个延续是什么呢?至少有一部分是“历史遗留问题”。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五口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商人居住,但在宁波、厦门、福州、上海都准外国人建起领馆之后,唯广州把外国人挡在城外。所以,占据香港的英国舰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广州来谈一次,或打一仗,来解决进广州的“入城”的问题。

  这事情拖到了咸丰朝,于是有了“亚罗号事件”,即通常说的战争“导火索”。英国人称其为“亚罗号战争”或“第二次清英战争”,中国人把它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称其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虽然,清朝的贸易没有完全开放,但是经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珠江口的外国船还是越来越多了,清国也有大量的民间商船“挂靠”外国公司进行海上贸易和航运。由于这一时期海上情况复杂,没有旗帜的商船可能被视作无国籍或海盗船,所以,许多清朝“挂靠”商船要向外国机构申请注册,并升挂注册国国旗,“挂靠”商船也由此拒绝接受清国的管辖。

  1856年10月8日,一艘名为亚罗号的华人商船被广东海上监查船疑为参与海盗活动,遭到广东捕快的扣押。由于亚罗号已在港英政府注册,升挂英国国旗,因此,英国领事巴夏礼借口广东水师侮辱英国国旗,遂挑起事端。

  如此来看, “亚罗号事件”也可以称为“辱旗事件”,是一起“国旗事件”。

  以“旗”立国却不知有旗

  弄不清外国旗的清国,曾是历朝历代中最重视“旗”的一朝。满人立国是以“旗”打天下的,有“八旗”之称。满人的“旗”,是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彔制基础上建立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

  满人以“旗”立国,但真正建立清国之后,多达“八旗”的满人就没再考虑以什么“旗”代表国家这个问题了。所以,连大清国的国旗是什么时候确立的,至今也是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1858年,因广东商人上书朝廷“请仿各国成例,制定一种国徽,俾便商民遵用”,于是定黄龙旗为代表清国之旗。这个说法与1856年发生的“亚罗号事件”时间相近,在珠江口的实际生活与操作层面上,比较可信为“最早”。

  另有一说是,1862年10月17日,同治朝以总理衙门正式照会各国驻华公使:“希即行知贵国各路水师及各船只。嗣后遇有前项黄龙旗帜,即系中国官船,应照外国之例,不准擅动。傥有移动,即照犯禁办理”。这个说法,与清国的海军建设密切相关。

  第一面大清海军军旗

  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西洋的舰船装备有了质的飞跃。透过战争人们看到的工业革命,已不是火车冒烟那么简单,同时冒烟的还有铁甲蒸汽舰。1849年,法国建造出世界第一艘以蒸汽机为辅助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1859年,法国又建造出完全是蒸汽动力排水量5630吨的战列舰——光荣号。不甘人后的英国于1860年,建造出排水量9137吨的战列舰——勇士号。全蒸汽动力的铁甲舰下水被视为钢铁战舰时代到来。

  此时,“开眼看世界”的大清,看到自己失去了建造战舰的话语权,在买船问题上“突然”渐渐开明起来。早在1856年,24岁的江海关(上海海关)英方司税李泰国,就曾建议清廷购洋舰,镇压太平军。1858年,在清英签订《天津条约》时,李泰国就加入了“清英共同肃清海盗”的条款,为海关建立海上武装伏笔。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请英国买办购买战船。但英国人在卖船同时,又提出了《英中联合舰队章程》。李泰国在没有请准清政府的情况下,于1862年5月29日,擅自委派英国海军官佐阿思本创建由欧洲人指挥的清国炮舰队。翌年,又擅自与阿思本签订合同,规定阿思本为清国舰队司令,并只执行由李泰国传达的谕旨。

  组建了清英联合舰队,就要有合法的军旗。于是李泰国着手设计清英联合舰队的军旗。作为英国人,英国国旗自然成为他的设计底色。他将“米字旗”的一部分换成黄色,融合了清英两国的元素,可谓煞费苦心。但英国海军部要求该军旗必须得到清国政府正式批准后才能使用。此时,总理衙门也向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提交了多项备选方案:八卦旗、麒麟旗、虎豹旗,以及黄龙旗。1862年10月17日,清廷批准以黄龙旗作为清国官船旗号。恭亲王随即答复李泰国,但未说明此为法令,李泰国遂将黄龙旗与他自己设计的旗帜结合,于1863年2月13日,将这面军旗在官方的《伦敦政报》上公布。这是清国第一面海军军旗在国际上首度“公示”。

  但是,由于“李阿合同”受到总理衙门的大臣们的反对,恭亲王最终作出解散清英联合舰队的决定。以至1863年9月清英舰队开到天津后,不得不退船解散。最终,大清没能用上这批钢铁战舰,也没能用上所谓的“大清海军第一面军旗”。

  最后的清朝海军军旗

  这两种关于大清国旗的说法,虽然时间不同,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清廷并未意识到需要一面国旗,而是海上交往中,大清商船和海军需要代表国家的船旗,这才催生了黄龙旗。它不是清国海军的军旗,也不是清国的正式国旗。但这总好过一个国家没有代表性的旗帜,好过清国船挂外国旗。

  黄龙旗就这样,在海上交往中被外国视为代表清国的旗帜。

  1874年日本以“牡丹社事件”为由派兵登陆台湾,清廷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此事引起朝野的警惕,“海防”之论,首次压倒“塞防”。1875年由李鸿章牵头,再度掀起购买外国军舰的浪潮。1879年,清政府从英国购买的4艘“镇”字号炮艇,升挂的是三角青龙黄旗;1881年,丁汝昌率队赴英国接带“超勇”、“扬威”两舰回国,清驻英公使曾纪泽亲自为战船升挂的还是这种三角青龙黄旗。1887年,由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带队,赴英国和德国接带“靖远”、“致远”、“经远”、“来远”等4舰。作为编队指挥舰的“靖远”舰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的历史照片。照片显示“靖远”舰的舰尾旗杆上悬挂的依然是三角斜幅青龙黄旗。

  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上奏《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三章“国旗”规定:“西洋各国,有兵船旗、商船旗之别。而国旗又有兵、商之别。大致旗式以长方为贵,斜长次之。”“今中国兵商各船日增,时与各国交接,自应重定旗式,以崇体制。应将兵船国旗改为长方式,照旧黄色,中画青色飞龙”,清朝的正式国旗和北洋海军军旗就此诞生了。

  在福州的马江海战纪念馆和威海的甲午海战纪念馆中,想寻找一面清国海军军旗,三角的或长方的,但都没有见到这样的文物,只见到示意性的仿制品。据说,近代史专家刘申宁,曾捐给安徽李鸿章纪念馆一面他在山东搜集到的北洋海军军旗,但他本人说,那是不是一面真正的军旗也说不准,北洋海军军旗原件可能被日本人收到靖国神社去了。

  大清海军军旗最后的消息和大清的结局一样凄凉。

  甲午战败,随着1895年2月17日大清与日本的《威海降约》签定,北洋海军残存的“镇远”舰等10艘舰艇,降下了桅顶上长方形的青龙黄旗,这支龙旗舰队就此覆没。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