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气候突变与古文明兴衰有密切关系
核心提示
气候异常变化是当今热点话题,古文明更是人们普遍感兴趣之处,那么在生产力不发达的远古,人类社会会受到气候异常怎样的影响?现代人类出现的1万年间都经历了哪些气候突变?几大文明古国的兴衰和气候变化有何关系?著名的玛雅文明为何突然消亡?气候异常影响古文明对当今有何借鉴和启示?
近日,《科技日报》一则报道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研究揭示,在澳大利亚偏僻的西北部金伯利地区一个早于现今原住民的史前文明的消失,是源于当时快速的气候变化及其灾难性的影响。这项研究是当前气候突变与古文明兴衰关系这一热点研究中的一个成果,其实,世界几大古文明及玛雅文明兴衰的背后都有气候变化的推手。
一万年来数度变干变冷文明与气候“步调”一致
辽宁日报:谈到古文明和气候的关系,那么首先想到的是约1万年前开始的新石器时代,这是现代人类的萌芽阶段,标志就是制造陶器及磨制石器,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这是人类走向文明根本性的一步,那么,这一发展是否和气候变化有关,1万年前是一个怎样的气候状况?
王绍武:从地球史年代学上说,从大约1.15万年前开始至今,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属于间冰期气候,称为全新世。而在之前是一个持续了8万至9万年的冰期。全新世早期温度大幅度回升,但到了中期约5000年前,温度又有所下降。从干湿情况来看,全新世早期气候湿润,5500至5000年前开始逐渐变干。但总的来讲,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人类文明社会就是在这个有利的气候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辽宁日报:人类活跃在地球上的1万年经历的气候变化特点原来是这样的。新石器时代出现和全新世都始于1万年前后,两者是否有联系?
王绍武:早期人类完全依靠野生动植物为食,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大约1万年前进入全新世以后,气候条件变暖变湿,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更加活跃,动植物生长也有了很好的条件。人类得到快速发展,所以新石器时代和全新世大体上是同步的。但是人口的增长和气候突变向人类提出了挑战。气候突变的冷干恶劣气候使狩猎和采集不足以维持生活,促使人们去驯养牛羊等动物,并发现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尝试着去种植,于是一批野生植物成为栽培作物,世界几大流域的居民先后出现农业种植及畜牧业,这是人类向文明迈进的重要一步。
辽宁日报:您提到的气候变冷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什么特点?
王绍武:全新世以来,北半球中高纬度发生了8至9次气候突变事件,其中距今8200年前、5500年前、4200年前及2800年前的4次尤为突出,特点是在十几年和几十年的时间里突然出现一段气候冷而干的时期,大约持续200至300年左右。而且这些冷(干)事件的气候影响是全球性的,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变冷和低纬度季风气候区的变干最为突出。
为何四大古文明均发源于大河两岸
辽宁日报:8200年前人类刚进入新石器时代不久,而距今约55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正是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的古文明开始的时候,如埃及有了自己的象形文字,而您说的5500年前的那次气候突变是否对古文明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王绍武:在六七千年前,现在的撒哈拉大沙漠那时充满了绿洲、湖泊,是非洲先民较为理想的生活家园,但人口比较分散,人口压力较小,不容易形成文明社会。 5500年前,非洲气候向冷、干发生重要转变,沙漠中绿洲开始消失,湖泊变干,沙丘活化,先民被迫离开,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的牧民迁徙至尼罗河河谷或三角洲平原。另外,上埃及的人开始向北扩张到下埃及,从不同地区向尼罗河河谷或三角洲地带迁徙的人口导致了这一地区的人口压力。为了解决人口增长的压力,人们开始人工灌溉,进行技术革新,农业产量开始提高,有了剩余财富,而剩余财富增加又促进了手工业方面的分工,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形成,此时出现象形文字,并开始形成国家。因此可以说距今5500年前后的气候事件促进了埃及古代文明的形成。
辽宁日报:其他三大文明的形成也与这次气候突变有关吗?
王绍武:是的,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黄河文明这四大文明,无不是在大河之滨发展起来的,因为5500年前左右气候从湿润到干燥的转变,人们集中到大河两岸。在美索不达米亚,由于气候干燥,人们挖运河、修水渠,不得不对灌溉严加控制,从而出现了早期的中央集权王朝。我国这时正处于五帝时代,虽没有形成夏、商、周一样的国家,但也经历着巨变,是文明迅速发展的极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源头。
辽宁日报:那么4200年前也有一次巨大的气候突变,我国第一个国家夏朝是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这次气候突变对夏朝这一文明的源头有直接的影响吗?
王绍武:古气候资料表明,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800年在中国北方发生了由洪水到干旱的气候突变,这是同中国古代五帝即龙山时代洪水传说一致的。而考古发现,龙山文化在此阶段衰落,同时北方的老虎山文化及燕辽地区红山文化也遭巨变。由此可见,公元前2000年前后中华大地发生了广泛的考古文化交替,旧的文化衰落,新的文化诞生。自然灾害促进了文明激烈地冲撞,主要表现为战争,龙山时代族团、酋邦战争频发,结果建立了统一的夏朝。
辽宁日报:但其他三大文明就没这么幸运,好像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都发生了中断?
王绍武:是的,中纬度的寒冷以及游牧民族南侵,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及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先后衰落。在两河流域,从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1900年,处于小国林立的混乱时期,近十余年来两河流域环境考古研究表明这个时期正好有一个持续的干旱期。当然促使文明衰落的也还可能有其他原因,但是气候的突变可能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因素。
气候突变前车之鉴当代文明不可掉以轻心
辽宁日报:气候突变对古文明影响的具体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王绍武:当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完全属于靠天吃饭,受天气、气候影响严重。降温伴随干旱使土地承载力遭受了极大的破坏,4200至4000年前的这次气候突变持续时间长达二三百年,较为激烈,而且发生范围广,当时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及技术水平都尚不足以应对这些变化速度快、幅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气候事件,也无法通过迁徙至环境更好的地方来规避气候突变的打击,导致古代文明社会长期处于崩溃的边缘而难以得到恢复,导致文明的衰落。
辽宁日报:著名的玛雅文明为何突然消亡,与气候有无关系?
王绍武:1995年一个重要的研究结果表明:玛雅地区在公元900年前后遭受了近200年的持续干旱,每隔50年左右就发生一起极严重的旱灾,即公元760年、公元810年、公元 860年和公元 910年。其中后3次旱情发生时间与考古学家发现的玛雅人主要城市被废弃的时间相一致,每次大干旱的发生都造成了玛雅文明的局部崩溃。虽然一些地区的玛雅人通过获得较多的地下水勉强度过了前两次危机,但在随后的第3次大干旱面前,他们再也无能为力,最终走向了末路。
辽宁日报:气候异常对古文明影响如此之大,对当今有何启示?
王绍武:刚才粗略讲了气候突变与古代文明兴衰的关系。其实即使是小规模的气候异常,一旦超过了人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往往对地区文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有的直接导致一种文明消亡,有的通过迁徙、战争等方式向另一种文明演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气候突变可能确实在人类文明演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为人类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突变提供历史借鉴,具有深远意义。
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技术条件等相对于古代有了极大提高,但这并不等于现代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相反社会越发展有时反而越脆弱。例如,2008年1月我国南方的低温冻害,严重影响了电力、交通等生产生活领域。而在明、清时期,一些冬季要寒冷得多,但是却没有这么大影响。那是因为那时还没有那么多的公路和电网,所以预防、抵御自然灾害依然是当代一个重要的挑战。
辽宁日报:未来发生气候突变的可能性有多大?
王绍武:全新世中大约每过1000至1500年就出现一次气候突变,上一次气候突变即小冰期约出现在距今550至150年前,因此不排除未来会发生新的气候突变。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造成了干扰和破坏,也可能引发某种气候突变。因此,加强对气候突变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辽宁日报:谢谢您的讲解。
记者/刘洪宇
专家档案
王绍武 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候影响规划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气候委员会副主任、政府间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IPCC)科学报告主要作者。长期从事气候异常、变化和预报的研究,发表科学论文近300篇,专著及主编文集共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