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参选方言发音人 专家感慨正宗京腔不好找
昨天,一场别开生面的“选秀”活动在西城区教委进行。93位老北京通过读字词、说语法、即兴发言等形式,展示自己的京腔京韵,参与北京城区方言发音人的角逐。记者从市教委获悉,继西城、平谷两区试点选拔后,本市明年将在全市9个区县展开方言发音人遴选工作。
□考试现场
用土话表达“我比他大”
为抢救保护北京的语言文化遗产,今年5月,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北京库建设项目。该项目通过对北京各区县方言发音人进行纸笔记录、录音、摄像等方式,全面调查采集北京话原始数据,并进行科学整理、开放和展示。
据悉,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北京库建设项目在北京市共设11个采录点。西城区和平谷区作为城区和郊区县的代表,今年率先开始试点工作。明年起,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等9个采录点的报名工作也将陆续启动。当前,北京库建设进入发音人招募、遴选阶段。
昨天上午,在西城区教委进行了城区方言发音人的选拔。首先进行面试的是老年男子组,年龄均在60岁以上。能作为老北京参加北京方言发音人的选拔,老先生们都很兴奋,考试还没开始,他们就围坐在一起聊起自己在北京的成长经历、老北京的旧事典故,全然没有一般比赛前的紧张。
会议室另一侧是面试区。考生进入考场后,面对4位考官开始测试。面试由自我介绍、语音测试(朗读规定文本)和即兴说话(主题为北京本地的民间故事、童谣、歌谣或俗语)三部分组成。在语音测试部分,要求考生用本地方言分别读出20余个字词以及用本地化语言表达“我比他大”、“碗被我打破了”等句子。选手们必须使用北京城区方言完成面试。
一不留神还会冒出普通话
第一位测试的是61岁的尹先生,可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面试,起初尹先生对测试的要求并不是很明白,当考官要求他用北京话说字词时,总不自觉地就说到这些字词的普通话规范发音,后来在考官的提示下,才逐渐回忆起来,如“虽然”的虽不念sui(一声),念sui(二声),“眼晕”的晕不念yun(一声),念yun(四声)。
测试中,考生和考官你来我往,互动交流,不像一场考试更像几个人在聊天拉家常,而整个测试过程都已通过摄像机和录音设备全程记录了下来。
参加西城区遴选面试的93位报名者中年龄最小的28岁,而最大的李金海老先生已经是76岁高龄。
为期一天的遴选中,亮点纷呈,选手们有的用北京话说笑话、念童谣、讲故事,也有的表演快板、顺口溜等,把遴选活动变成了一场京腔京韵的精彩展示。
在结束了老年男女组、青年男女组共四组面试之后,将选出7名“北京城区方言发音人”。
部分测试题
语音(用北京话读下面的字)
潜(潜伏qian三声)
乘(乘客cheng四声)
圈(把小孩圈家里juan一声)
暖(暖和nan三声)
淋(淋湿了lun二声)
脓(流脓neng二声)
侧(侧歪着睡zhai一声)
词汇(用北京话说出下列事物)
麻雀——家雀(qiao三声)儿、老家贼
蝴蝶——互铁儿(音似)
彩虹——出杠子
膝盖——胳了半儿(音似)
我们——姆们邻居——隔(jie四声)壁儿、街坊
语法(用北京话说出下面这些句子表达的意思)
我比他大
可说:我pi(三声)他大
碗被打破了
可说:碗给cei(四声)了
你在这儿坐着可说:你zai(三声)这儿坐着,或是你跟这儿坐着
备注:因北京方言与普通话声调在实际使用时仍有差异,以上答案仅供参考。
□参赛人物
父子上阵参与角逐
在参与此次遴选的93位老北京中,有一对父子——67岁的张慧中和他36岁的儿子张弛。张慧中老人是地道的老北京,他家已有4代人在北京居住。在宣武门外出生长大的张老先生对老北京城有着特殊的情感,从儿子那儿听说了老北京方言发音人选拔的消息后报了名。“整理老话儿很有历史价值,否则很多东西都丢失了。”
在昨天的遴选现场,说起老北京方言,张老先生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我小时候最爱逛天桥,听完说书看完戏喝两碗豆汁儿,来点灌肠儿,特高兴。”
儿子张弛是西城区青年湖小学的一位数学老师,他直言自己的北京话比父亲差远了。张弛说工作中最常用的是普通话,在生活中也几乎很少能用到北京方言。但从小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中,张弛还是接触了不少北京方言:“比如老辈儿说孩子赖床,会说‘老爷儿晒屁股了’,这里‘老爷儿’就是指太阳。”张弛还举出父母在家常用的一些方言,如“来客人了”,叫“来qie(三声)了”等。
张弛坦言,现在一开口下意识就会说普通话。他觉得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在他看来,方言、口语都是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留。
□专家感慨
正宗京腔儿并不好找
“找到符合要求的北京话发言发音人并不容易。”谈到方言发音人遴选标准,面试组专家、北京语言大学张世方教授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已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30年间,人口流动迁徙频繁,语言交互影响明显。
为了寻找到正宗老北京方言,此次遴选制定了较为严苛的标准。以城区老年方言发音人为例,除要求满足1941至1950年出生、北京城区出生成长,小学或中学文化程度、未在外地生活两年以上,父母和配偶必须为城区人、说城区北京话等基本条件外,为确保摄录质量,发音人还须声音洪亮清晰、无其他口腔疾病等。
同时,在测试材料选择中,也特地选择了一些方言读音与普通话读音有差异的字词,如“淋湿了”,北京话读“轮湿了”。从这儿往东,老北京说“jie(三声)这儿往东”或者“打这儿往东”。
根据北京市语委的规划,这次北京话采集工作完成后,北京市语委将联合文化、文物部门对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着手进行整理和保护。在2015年之前建成“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其中不仅有“语言资料有声数据库”,还将有“北京语言文化电子地图”。
方言电子地图3年内制成
□对话
记者:为什么选择在西城和平谷两个区率先开始试点?
贺宏志(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教委语言文字处处长):西城是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的代表,平谷方言在北京有着特殊的地位,特色比较鲜明,这两个区分别代表着城区方言和郊区方言,选择在这两个地点先期试点采录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记者:寻访工作的下一步是什么?
贺宏志:我们还将搜集北京民谣、童谣、民俗、民间故事、数来宝等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北京语言文化,计划到2015年建成北京语言文化信息资源库,绘制完成北京语言文化电子地图。这些语言资料届时都会上网,方便公众的查阅。
(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