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交迷:每个人对公交都有情结 表达方式不同

2012年10月08日 15:3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公交迷通常指对公共汽车及相关设备、服务有一种近乎狂热程度的爱好者。他们会搜集所有相关的资料,作为留念和收藏,喜欢拍照公共汽车,录下公共汽车的报站。他们熟知当地的公交线路、公交车的车型,会在第一时间得知公交方面的各种动态。公交迷通常还会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如义务指路等。

  提及公交迷,很多人都习惯性地打上一个问号。因为在很多人眼中,名贵的豪车,炫酷的跑车才有的迷。可公交迷们却不这样认为,田建告诉记者,全国各省市乃至国外都有公交迷的存在。北京实际的公交迷大约有几千人,最小的十几岁,最大的有70多岁的。这个群体以高中生、大学生和一些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为主。“有一次,我们这接待了一位来自欧洲的公交迷,多亏了论坛里的几个学生,不然我们都没法和人家交流。”田建说,那位欧洲公交迷来了之后看到我们收集的照片后特别激动,但是他也为很多老车就这样被报废感到惋惜。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公交车又不好看,为什么还会有公交迷?男人可能对机械都比较喜欢,像我们这批70后,成长的路上最先接触的机械就是公交车,我们小时候私家车非常少,公交车就成了我们对机械爱好的一个释放点。其实每个人心里,对公交都有一个情结,只不过表达这种情结的方式不同罢了。”

  全国各地寻找老车

  “北京公交集团有一个博物馆,现在还未开放,里面的真车非常少,基本都是复原的赝品。看赝品和看照片没什么区别……其实公交车本身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可是等到有关部门想做这个事情的时候,真的东西都已经没有了。”田建和他所在的公交迷群体,对于北京的公交车有着一种特殊的怀念,对公交的发展史如数家珍。

  “北京的公交车淘汰之后,有的销往外地,有的就地拆解。我们这些公交迷为了能够留下纪念,不惜到东北、河北等地去拍老车的照片,很多人都感慨,以后怀念旧车的时候也只能看看照片了。”田建告诉记者,公交迷对于公交车的迷恋已经到了痴狂的程度,几乎每次有北京的公交车更新的消息曝出,都会有公交迷去追踪他们喜爱的老车的踪迹,有的人专门去山西的煤矿边把老车的现状拍回来,有的则是到东北再坐一次老车。

  在公交迷的论坛中,经常会有人发一些过去的老旧公交车在外运营的照片。有人说,这些老公交车里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在车里,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父母的往昔。之于公交迷,老公交车不再仅仅是辆车,更像是一本陈年的挂历或是褪了色的日记。而新公交车则是崭新的日记,记录着他们生活的每一天。

  认同感高于一切

  “这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人们每天盘算着做某件事情能够得到什么好处,是不是能赚到钱。利益似乎成了生活、工作的唯一标准。但这次修车的时候,几个年轻人让我很感动,修这辆老公交车我们恐怕得不到什么,最多也就是网友们的几句赞赏。但几个年轻人却是干劲十足,就算是自掏腰包也乐此不疲。”田建说,公交迷的群体中,有很多人偏偏就喜欢这种毫无利益的事情,他们之中有的人经常充当指路的志愿者,有的人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北京公交换乘方案,免费为网友们提供。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份认同感或者是一句谢谢。

  在公交迷的群体中,公交职工的数量非常少,绝大多数人家里也都没有公交职工,他们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指路手册、换乘提示,全都是靠着自己每天一趟一趟地坐车摸索出来的。他们甚至可以为了体验几条公交线,放弃休息时间。“我们这儿经常有人在网上发体验报告,比如从延庆换乘公交到大兴之类的,还有直接换乘到河北的。然后悉心记录下沿途的车站等情况。其实,换一种心情坐坐公交也不错。虽然这话说出来,很多每天挤着公交上下班的人估计不太爱听。”

  老车上路就像过节

  “BK640B这车在北京已经消失了小20年了,那天我们发动汽车上路之后,不少人都跑过来要上车看看,特别是一些50后、60后,争相和这辆车合影,有人就说‘这是自己小时候才能见到的车,看见车就能想起很多小时候的故事’。把车修完的时候,我们特有成就感,但人们上来合影的时候,我们更有了认同感,觉得这个事儿确实值得做,因为我们这就是在记录一段历史。”

  田建说,去年年底老车上路的那天,简直就是公交迷的节日,大家都特别兴奋。我们在老爷车博物馆附近转了好几圈,后来影星张国立也跟这辆车合了影。“不只是这辆车,以前我们体验过很多辆老旧的公交车,因为我是公交驾驶员,所以我不来他们找不到开车的人。”田建告诉记者,每次有老旧公交车可以坐的时候,公交迷们都显得十分兴奋,甚至还有人专门录像,然后上传到一些视频网站供大家观看。“这次修车、坐车的一部分视频我们也发到网上了,每次看的时候,心里都没法平静。”

  “有时候,我们说要保护活化石,保护北京的四合院,因为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了,就只能存在于照片里了,因为那是我们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让后人看到实物。公交车不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吗?以后的孩子如果他们想看看过去的公交车长什么样,难道只能去看一个仿制的赝品或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吗?”

  (轩燕龙)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