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白先勇初见张爱玲印象:举止优雅眼神朦胧迷离

2012年05月24日 16:44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晚报记者 谢正宜 报道

  去岁,一本《悲欢自酬》让上海书展的读者了解到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在台上光鲜风采之余深藏的文心雅意。

  而今,《悲欢自酬》经“文坛啄木鸟”金文明精修细校,重又回到读者视野,既存艺坛趣事,亦补画史之遗。

  本周日下午,曹可凡将作客“海上博雅讲坛”,在上海古籍书店,与金文明、陈子善、淳子、陈蓉等相约“悲欢自酬”,共说往事依稀。

  八九年陆续成篇

  明星出书多谈银幕生涯、生活琐事,而执主持界牛耳多年的曹可凡此番另辟蹊径,独独在传统文化中,以神思相属与忘年之交纵横交织,勾勒出一幅艺坛趣事及海上闻人的浮世绘。他告诉记者:“我从20多岁开始跟很多文化大师有过一些近距离的接触,他们的所言所行都给我带来很多的教益。因为他们的关系,我对传统文化比如书画、戏曲有了一定的爱好和研究,也有了一些收藏。虽然有的画家我无缘相见,但是因为品味过他们的作品,又自觉别有一番缘分。所以,我就想把听来看来的名家故事,对前辈的看法和研究,用文字方式写下来——很多人说,文字的承载,足以让人生多活一倍。 ”

  主持人俗务繁忙,时间都无法收归己有,直至2003年非典,曹可凡终于有了差不多半年的空闲时间,那段时间,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古董街闲逛、喝茶、聊天,然后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也因此有感而发,诉诸笔端。陆陆续续拖到2009年,曹可凡嗓子有疾,需做手术,禁声四个月,却也因祸得福,最终促成了他完成这部作品。

  二三事说古道今

  《悲欢自酬》涉及海上画派的著名画家,也包括清末的翁同龢以及北方的傅心等。这些画家的作品,曹可凡这些年都有搜集,因为搜集了作品,所以也去阅读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自有感悟良多,他表示,20多年前自己主持《诗与画》节目,可算是成书的源头之一:“我是学医出身,对书画完全是个门外汉,但让我主持《诗与画》这个节目,那怎么办呢?只能是从头开始!所以把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又去通读了一遍,看得也一知半解。好在后来认识了中西绘画的两位大家——程十发先生和陈逸飞先生。发老家里明清的藏画有两百多件,陈老莲、唐伯虎、郑板桥都可以看到真迹,感悟自然与博物馆里远远相望不可同日而语。陈逸飞先生则陪走过许多欧洲美术馆,就其中重要作品亲自为我剖析、解释,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

  曹可凡至今记得在程先生家里的第一次交流,“那天一去我就发现家里有很多人,而且每个人似乎神色慌张,程先生也是表情异样,但他还是非常客气地把我让进画室,跟我大概聊了半个小时。 ”后来才知道,程先生的太太在那天凌晨去世了,承受着巨大悲痛还不拒绝后辈的求学,这让曹可凡感动不已。后来,曹可凡几乎每天都去和程十发聊聊天、聊聊画,并开始近距离地接触到中国传统书画。

  说到近现代的文人,张爱玲自然是绕不过的经典。曹可凡写到了白先勇与张爱玲唯一的一次会面,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白先勇深深记得张爱玲当时一身素雅旗袍,举止优雅平和却不乏热情,说话字正腔圆,眼神朦胧迷离。

  《悲欢自酬》中每涉及分合恩怨,有令人敬仰,也有令人惋惜,其中就有李敖与余光中的恩恩怨怨,“李敖一直很气余光中,所以我去台北采访他的时候,他一个劲说你这个家伙居然采访过余光中,还敢来采访我!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余光中的散文写得非常好。 ”

  圈内人共赏情怀

  若一以概之,《悲欢自酬》写的皆是“文人情怀”,没有无根据的八卦,也不拘于字词间的技巧,多以冲淡笔法,娓娓道来,偶有评论,也往往是引述他人。值得一提的是,曹可凡在他所热爱的书画、戏剧领域说故事的能力,亦得到了海峡两岸收藏名家的共同赞许。余光中表示,“《悲欢自酬》以人物为经,以事件作纬,不失温柔敦厚。”而董桥则说,曹可凡书里写到的那些人,“他们的作品我都藏过,都想读,曹先生有缘亲炙,真是可喜”、“他写这本新书的心情我也不陌生:都走过同一条斜阳古道,恭王府里的海棠尽管错过了,片片落叶倒是旧识。 ”

  余光中、董桥两人的序言,也为曹可凡视若珍宝:“我把文章寄给两位前辈看,他们非常热情地给我写了序:董桥先生的序来得很快,其实他本人我甚至都没有见过,但我是董桥迷,他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我都想买下来,他收的东西我也很喜欢,我也去看过他的那些收藏,所以我跟他属于神交。余光中先生80多岁,已经很少写东西了,他的事情比较多,我对他说,不着急,您什么时候写完,我才出书,最后等了大约一年。 ”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