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友发起保护“镇江西塘” 呼吁兴修刘鹗故居

2012年04月16日 11:13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因位于古运河东岸而得名的镇江商业老街——新河街借着古运河繁忙的通航一度商贾云集。从北宋至今,新河街不仅见证了古运河的变迁史,更见证了镇江城正式开埠后,晚清及民国镇江城西的市景繁华。近日,镇江众多网友走进新河街,寻访当年的繁华印象,并在镇江当地网络上形成了探讨重现商业古街昔日繁华的热潮。

  市民印象:

  打造镇江第二条古渡

  镇江市市民督查员顾华琪老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寻找新河街失落的繁华,他近日随数十位市民督查员一起走访新河街,听当地老镇江讲述老街昔日的辉煌。在孙家巷前闭目养神的八旬老者告诉记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镇江于1861年正式成为长江流域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英国也在此设立租借。1875至1901年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公司和银行先后在英租界沿江或运河沿岸设趸船、建造码头,承载着商业功能的新河街因此异常繁华,过往车辆日夜川流不息。与现今残旧的居民小楼相比,新河街的商贸地位早已一去不返。不少网友在镇江知名网站上发帖子,希望保护这条“复制的镇江西塘”,使之成为镇江的第二条西津古渡,希望兴修《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的故居、兴修徐公馆及石浮桥、再现米业公所繁华。

  居民心声:

  老小区不再适合居住

  采访中,除了表达对老街历史文化底蕴的热爱之外,不少老街的居民还向记者透露了对新河街这条商贸老街的担忧。“我们这里是老小区了,这里的房屋建筑动辄有上百年的历史,虽说具有令人羡慕的历史价值,但很多苦衷是一些住在现代化高楼小区里的人们无法理解的。”一位正坐在家门口织毛线衣的阿姨告诉记者,“由于房屋建筑较老,因此很多配套设施陈旧且不齐全。尤其是线路老化,临近我们南边的同德里社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为线路老化引发一场大火,我们整日也是忧心忡忡。虽说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不应拆除而应加大保护,但是住在这里的居民都觉得自己身处棚户区,因此称这片社区为‘城中村’一点也不为过。”

  专家理解:

  文保工作多些人情味

  镇江市民督查员顾华琪认为,“看着新河街的文物古迹,我感到这些文物遗址不能将它们单单看成是镇江市的,而应该看成是全人类的,城市的大拆大建,吞噬了大批古建筑和特式景观,抹杀了城市的个性,考虑到老街房屋低矮,阴雨天异常潮湿导致社区关节炎患者多等问题,我们一定要注重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尤其是旧城改造间的关系。”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