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濒危民族语言的重生之路:原生态魅力被发现
中新社贵阳4月11日电 (安娜)“说布依语的人越来越少了。”贵阳偏坡乡75岁的布依族老人陈廷超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后,小孩上课都讲起了普通话。我一直想教村里的娃娃唱布依语‘古歌’、讲布依语,但是家长都觉得没有用、没有市场。”
布依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00万左右,其中95%以上聚居在贵州省,而在贵阳市乌当区偏坡乡1700多布依族人口中,如今会说布依族语的人不超过50人,且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
中新社记者在贵阳市周边的布依族村寨采访时了解到,当地20到50岁的布依族人只能勉强听懂一些简单的布依族语日常用语,20岁以下的人就完全不会了。
作为贵州传统世居民族,侗族也经历着同样的窘境。贵州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杜小书表示,贵州的北侗地区交通较为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与汉族文化接触多,文化流失现象也相对较为严重。
贵州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罗剑说,在贵州一些民族地区,已开始在少数民族村寨的拆迁安置中,选择集中安置或者建立民族社区,建立世居少数民族语言资料有声数据库,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保护措施。
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化风情游吸引了大量久居都市的人,贵州的西江苗寨、台江姊妹节、肇兴侗寨中的特色建筑、民俗节庆活动就一直深受游客青睐。少数民族文化表演业也随之兴起,为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当那些流传千年的侗族、布依族民歌被唱响时,其魅力足以跨越语言障碍,打动各方来客。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当地民众已发现原生态的魅力。罗剑认为,这些在更有效地唤起少数民族的自信心。使民族文化融入现代社会,找到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才是其长久延续下去的根本办法。
2009年起,贵阳市乌当区旅游部门斥资数百万元人民币打造的“泉城五韵”旅游项目,也主要以布依族民族文化风情和乡村美景来吸引游客,偏坡乡就是其中之一。
陈廷超说:“现在已经慢慢开始有人愿意跟我们学布依语了,不管是为了表演还是为了研究,我觉得都是很好的事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