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学者质疑北京重建地标性建筑 称不属文保工程

2012年03月29日 10:1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记者王燕琦

  北京市文物局宣布将投入巨资启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拟按照原来的建筑形制在北京6个地点新建标志性建筑,恢复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郭。对此,一些专家学者提出质疑。

  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指出,此次北京市有关部门重建历史建筑,不应属于文物保护工程。谢辰生说,按照文物法规定,已遭毁坏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历史建筑,应当实施遗址保护,易地重建或偏离遗址重建,都不能称为文物保护和恢复历史建筑。既然不可能在原遗址复建,重新建标志性建筑,就没有任何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北京市每年计划投入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10亿元,其数额在全国名列前茅。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汕认为,北京市每年投入文保经费达10亿元,可谓是大手笔,但首先应该注重保护现在仍然存留的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切实保护好已经规划并确定的北京市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形成了北京古城的整体环境,当年拆毁城墙、城门楼子是历史错误,近年大量地拆毁胡同、四合院以及历史街区,是在重蹈覆辙,重犯无法挽回的错误。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告诉记者,北京古城命运多舛,当初拆是折腾,今天重建也是折腾,当务之急是要控制住对旧城区的蚕食,严禁拆毁历史建筑,不要再滥用“易地迁建”、“维修性拆除”等做法,至于重建历史建筑的“赝品”,劳民伤财,况且时过境迁,将会造成真伪难辨,实在无此必要。

  这场对于历史建筑恢复工程的争论,势必增强人们对北京古城的保护意识,只有认真听取社会上不同意见的表达,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人们不应遗忘当年拆毁北京城墙的惨痛历史教训,不应遗忘为此付出的历史代价。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