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武汉老洋房私搭乱建杂乱无章 开发方式仍在商榷

2012年03月28日 17:4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杨宁

  3月27日,记者走进了武汉汉口江汉路附近的一栋老建筑。这栋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住着3户人家,共有十几口人。屋内杂乱无章,各种设备、家具让这栋原本不小的建筑变得没有立锥之地。

  曾经兴盛一时的各色洋房,如今却沦落如斯,加之时不时传出火灾、乱搭建、建筑毁坏等新闻,让不少人开始关注起汉口的这群老建筑。

  破坏

  住户任意搭暗楼、开墙打洞,旧城改造推平不少古建

  目前,武汉的老建筑中有一部分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等四个类别。此外,还有成片的老建筑被划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历史街区。这些建筑大部分位于汉口滨江区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老汉口”区域。

  这片区域内,文保单位、优秀历史建筑大部分保护得较好,目前大都作为政府机构的办公室,也是武汉的地标建筑。但也有一些建筑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由于不够知名,年久失修,日渐破败。

  “因为产权关系复杂,统一保护存在困难。”武汉市江岸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黄杰介绍,这些房子历史上分给各个单位后,居民陆续住了进来,随意搭暗楼,任意在墙外挂墙体广告、开门打洞,乱设厕所、厨房,“而且,一旦居民住进去,腾退出来就绝非易事。”

  尽管武汉市出台规定,要求市民如果装修、改造、修缮、变更房屋用途必须进行申报,但是,落实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政府监督也是有心无力,“主管部门公务员数量相对有限,巡查难以面面俱到,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宣传、教育也并不到位。”黄杰坦言。

  破坏古建筑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大拆大建,“以前的城市规划遵循的是‘旧城改造’模式,再珍贵的历史建筑也要为市政建设让路。”武汉大学讲师易栋很是痛心。

  城市改造对古建筑的毁灭性打击,早已是血的教训。著名的武汉老建筑研究者胡榴明就曾对长江隧道建设把汉口青岛路的大片文物建筑“带走”深表愤怒。

  难点

  维修成本高昂、政府财力有限,洋楼被大企业辟为会所

  “这些历史建筑的修缮养护费用非常高昂。”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孙绍波坦言,按照目前估算,历史建筑的修缮、养护、装修的费用可达1万元/平方米。

  维护费用高企的另一面,是经费的严重不足,收取的租金用于日常的维护都捉襟见肘。据了解,这些历史建筑的租赁价格非常便宜,如市直管公房,目前租金仍为每月1.4元/平方米左右。每年市财政用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经费仅为300万元,这对浩大的保护工程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在经费的钳制之下,一些历史建筑被财力雄厚的银行、大型公司租去作为会所、俱乐部等高端场所。不久前,中国工商银行便租下了花旗银行过去的洋房,整修费用花了8000万,后来作为高级金融会所使用。建于1917年的坤山公馆由中粮集团投入巨资开始修缮,“变身”为会员制的餐饮聚会高级会所。

  日前,武汉市政府召开了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工作会议,将汉口老建筑重新纳入视野。和以往“旧城改造”的模式不同,此次改造将坚持“整修如故”的方法,对建筑以修缮保护为主。据介绍,武汉市未来10年将改造汉口历史文化街区。

  “改造、保护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确实需要大量投入。比如仅吉庆街改造一项,江岸区政府就投入了20个亿,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黄杰说。

  争议

  服务草根还是依附高端,开发方式仍在商榷

  汉口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计划启动后,在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开发问题上引发了当地学者和专家的争议。

  武汉市政府表示,大量的历史建筑将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而早在2009年,政府部门便有声音称,将历史建筑租给高级设计公司、奢侈品公司、私人银行、高级咨询机构作为办公室、店铺,或者作为创意园等,“这样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该地段地价。历史建筑是最大的奢饰品,必须有足够的财力才能养得起。”一位负责人私下透露。

  对于走高端路线的观点,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历史建筑是公共资产,将之租给银行、奢侈品公司等金主太过“势利”。

  在汉口住了近42年的市民王毅宏说,这些建筑如果作为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市民会非常支持。但是大量租给高级会所、银行等,有违历史建筑的公共属性,因此带来的地价上涨、隐形高门槛,将会损害市民的利益。

  对此,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一位教授认为,历史建筑的公共属性和市场属性并非不可调和,只是要注意其中的比例。“这一片区域如果大部分被高级会所、银行租去,便是‘贵族专用’的重演;但是如果博物馆、图书馆过多,养护费用又会成为难题。因此,应该兼顾两者。”

  此外,据武汉市房管局一位官员透露,汉口历史文化街区还可能借鉴北京南锣鼓巷、上海田子坊的做法,开发旅游休闲一条街,将老建筑开发为商业区、小商铺、小酒吧。然而这一做法也受到了部分人士的质疑。“‘游客一走就关门’的情况的确不是一个历史街区应有的存在状态。”黄杰认为,老建筑的生命力需要当地居民赋予,历史街区改造后应交还给当地居民居住使用,商业用途只能作为适量点缀。

  “老建筑、武汉话、热干面……应该让软件硬件一起构筑起历史街区的独特风情。”黄杰说。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