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专家:制造业文化是辽宁工业文明的最好表达

2012年03月27日 15:39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用文化理念审视辽宁制造业

  ■辽河文化由辽河古人类文明、清文化、抗战文化及制造业文化构成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把建构先进的制造业文化放在首位

  ■制造业文化是辽宁工人阶级形成的自主创新与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称

  ■“创新”作为辽宁制造业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辽宁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

  作为共和国制造业基地,辽宁曾经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工业文明深深融入几代人的血液。 “复活”辽宁制造业的历史记忆,由远及近,王建学用制造业文化为辽宁当代文化冠名的思路愈加清晰明了。

  王建学是省委党校教授,他在提出辽河文化范畴后,主张用辽河为辽宁文化冠名。他认为,辽河文化由辽河古人类文明、清文化、抗战文化及制造业文化构成。在辽宁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辽河古人类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之光,清文化是辽宁古代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抗战文化是辽宁近代文明的闪光之处,而制造业文化则是辽宁当代文明的集中展示。

  制造业文化是辽河文化在当代的延伸与发展

  经济是人类文化的创造物,如果只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技术层面,而不去探究经济活动的文化理由和人文因素,就无法彻底解析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当我们把目前发展迅速的辽宁制造业放置在辽河文化演进的背景下去解读,文化力对制造业的作用就凸现出来。就此,王建学提出,制造业文化是辽河文化的全方位展现。具体讲,辽河古人类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之一,表明制造业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清文化造就了满族问鼎中原的勇气,而抗战文化凝聚了辽宁人民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制造业文化正是承袭了这些文化的精髓,是辽河古人类文明、清文化、抗战文化在当代辽宁的延伸与发展。

  我们知道,文化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旗帜,同时又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类历史发展表明,早期人类社会的竞争主要是军事实力的打拼,然后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水平的竞争。进入21世纪后,则是文化力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看,在辽宁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王建学认为,在辽宁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制造业文化的推出适逢其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洪流,把辽宁以装备制造业为龙头的工业推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为了给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助推力,应该培育和打造引领辽宁工业发展的文化品牌,制造业文化应该是符合省情、突出区域工业特点的文化理念。换言之,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把建构先进的制造业文化放在首位。只有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才能使社会在两个文明进程中稳健前行。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说,“最终为经济提供方向的并不是价格体系,而是经济生存于其中的文化价值体系。 ”隐含在先进的制造业身上的文化力,将决定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弘扬和发展辽河文化的优秀基因,使之成为建设先进的“辽宁制造”乃至“辽宁创造”的内在动力。

  制造业文化是辽宁工业文明的最好表达

  王建学用史料来论证辽宁制造业历史的源远流长。在距今7200年前的沈阳新乐遗址中,就有打制、压制、磨制石器以及大批的煤精原始制品。早在6000多年前的朝阳牛河梁遗址中,出土了以精美的玉猪龙为代表的一大批玉器作品。这些,可以视为辽宁制造业最原始的火花了。

  近代辽宁制造业更加发达。早在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为筹建北洋海军,在旅顺口筹建海军基地,曾引进德国的先进设备,如挖泥船、各类车床等机械设备进行机械的修造与加工,这可能是辽宁大地上最早的具有真正意义的机械制造了。甲午战争后,盛京将军依克唐阿设立机器局,开创制造业先河,接着赵尔巽又建银元局,1906年在此基础上专设工艺局,从事机械加工。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主政东北期间,辽宁制造业有了较大发展。辽宁现代的制造业集中在兵器制造方面,其中以1921年张作霖建立的东三省兵工厂最著名。同时,还陆续在辽宁各地建立了辽宁迫击炮厂、东北航空工厂、葫芦岛东北海军工厂等,当时辽宁的兵器制造业在全国位居榜首,为辽宁制造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辽宁制造业发展史表明,辽宁制造业文化历史久远,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东北亚地区都有较大影响。因此,辽宁制造业文化的提出,完全有历史根据,而且名实相符,制造业文化是辽宁工业文明的最好表达。

  什么是辽宁制造业文化?王建学认为,就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恢复时期,以及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践中,在党的领导和辽宁人民的支持下,辽宁工人阶级形成的自主创新与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称。

  王建学提出,辽宁制造业文化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辽宁解放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全面恢复时期的制造业文化。由于种种原因,解放前夕,沈阳制造业几近湮没。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为迅速恢复生产发出了“献纳器材”的号召,以体现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风的“孟泰精神”,极大地鼓舞了辽宁工业战线上的职工,可以说这是辽宁制造业文化的最早形态,对迅速恢复工业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在经济恢复时期,辽宁制造业涌现出了赵国有、马恒昌、王崇伦、尉凤英等一大批制造业领军人物,他们所怀有的创新精神就是那个时代先进文化的代表。

  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国企改革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时期的制造业文化。辽宁制造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阵痛,通过一系列改革、重组,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央、省、市各级政府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扶持下,开始重新焕发青春。一批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胜出,他们用新的制造业文化理念在国际制造业市场中打拼。特别是地方政府通过中国沈阳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沈阳韩国周”等一系列会展文化平台,将辽宁制造业与世界制造业实现了对接。辽宁制造业不但走向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辽宁制造业文化已经展现在世界制造业平台上。这种自主创新的理念建立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是在世界制造业舞台上的创新,是在原有创新精神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

  辽宁制造业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创新”

  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精神层面的,提出辽宁制造业文化,就是因为制造业文化中涌动着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而且贯穿始终。王建学说,如果说制造业的 “创新”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中,使辽宁成为“共和国的长子”,那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是“自主创新”精神引领辽宁制造业走向世界。辽宁制造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通过改革、重组等,在国际制造业中开始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同行业中有了自己的位置。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则是“自主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

  “创新”作为辽宁制造业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几代辽宁产业工人拼搏奋斗的结晶,是辽宁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辽宁工业腾飞、建立和谐辽宁的精神动力。其实,“创新”精神也是古老的辽河文化的精华,辽河古人类文明开启了中华民族第一缕文明之光,清文化开辟了少数民族主政全国时间最长的纪录,抗战文化打响了反对日本侵略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无不凝聚“创新”的思想和精髓。

  可以说,辽河古人类文明、清文化与抗战文化是前人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的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制造业文化则是当代辽宁创造的历史文化成就,它们同样重要。

  为此,王建学主张,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建立一些制造业文化纪念馆或博物馆,如辽宁制造业博物馆、机床博物馆、兵器博物馆、飞机博物馆和汽车、轮船博物馆以及建立辽宁制造业文化公园等,形成辽宁制造业文化的特色,向世人展示辽宁制造业的厚重历史,营造制造业文化的浓厚氛围。要组织企业家、专家深入研究与总结辽宁制造业文化,对其基本内容、核心理论、表现形式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要对辽宁制造业文化进行全面包装,以中国沈阳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为龙头,搭建若干个平台,将辽宁制造业文化推向世界;用制造业文化的理念,统一辽宁工业发展的理论与整合制造业资源,形成统一规划、长远战略,使其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引领辽宁经济发展、构建和谐辽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文化竞争力,为辽宁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要把辽宁制造业文化核心精神,也就是创新与奋斗精神作为辽宁当代所特有的精神风貌,作为爱祖国与爱辽宁的生动教材,对全省人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等都是有影响的制造业城市,怎样将制造业文化与城市区域文化相结合,也是一项亟待探讨的课题。 

  记者/赵乃林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