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的上海平民女校:学生多走上革命道路(2)
党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
平民女校的办学宗旨是:“养成妇运人才,开展妇运工作”。
学校的校务主任先由李达担任,夫人王会悟协助办校。平民女学的教师阵容是相当强的,高级班教员安排设置:陈独秀教社会学,高语罕、邵力子教语文,陈望道教作文,张守白教国语文法,沈雁冰、沈泽民和美籍教员安立斯女士教英文,李达教数学,商务印书馆的物理编辑周昌寿教物理、化学,李希贤教经济学,范寿康教教育学。
初级班教员安排设置:王会悟、高君曼教语文,张秋人教英语,柯庆施教算术。这些教师都有很高的学识和造诣,都有独特的新颖的教育方法。
除此之外,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学校经常请教师轮流作讲演。刘少奇、张太雷、恽代英等许多革命家或知名人士都在平民女校担任过兼职教员或举办过革命讲座。这些演讲都阐述了革命真理,启发了学生的阶级觉悟。
平民女学的学生人数并不多,约30人左右。高级班学生有王剑虹、王一知、丁玲(蒋冰之)、高君曼、王会悟、王醒予、秦德君、王苏群、薛正源、傅戍凡、蒋鞠伊、黄玉衡、傅一星等。初级班学生有钱希均、王淑亮、卢亮、张怀德、高玉英等。大多数学生是经党员介绍进校的。许多学生是为了追求真理和妇女解放,慕陈独秀、邵力子之名而来的。如湖南桃源第二女师的进步学生王剑虹在上海访问了陈独秀、李达、王会悟等,了解了平民女校的筹备情况,1921年末,她回湖南时向同学亲友介绍了平民女校的情况,于是她和同窗好友丁玲、湖南溆浦小学教员王一知、堂姑王醒予以及王苏群、薛正源就在1922年春从湖南来到上海,进入平民女校。傅一星、黄玉衡是外地女师的学生,因反对封建婚姻,毅然离家进女校。钱希均是浙江诸暨人,从小是童养媳,是张秋人的未婚妻,张秋人参加革命后,对童养媳制度深恶痛绝,他们一直没有结婚,张秋人对钱希均的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处处关心她,把她作为自己的“妹妹”化名张静介绍进平民女校,钱希均从此走上一生为革命而奋斗的道路。
平民女学的学生年龄差别很大,从12岁到30岁左右,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从文盲到初中生。尽管如此,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向往革命,渴求真理。这些学生中,丁玲成为著名的作家,代表作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些女学员不仅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还和我们党的领导人结成了革命伴侣,王剑虹成为瞿秋白的夫人,王一知成为张太雷的夫人,钱希均成为毛泽民的夫人。
精髓体现在“平民”二字
平民女校的办学制度,首先,其精髓体现在“平民”二字。它的组织架构和办学宗旨与贵族学校有着本质的区别。1921年12月,《中国女界联合会创办平民女校缘起》一文明确提出了创办这所学校的用意:“我们中国女子到今天还不曾有女子自动(己)的学校,以致教育的权柄都被一班蹂躏女权的教育者掌握去了。为抨击这种腐败的女子教育起见,我们创办自己的学校。”李达也曾热情洋溢地称赞“平民女学是到新社会的第一步”。他指出中国社会存在三类女子。“第一,现在抱有热烈的求学欲望而无学校可入的年长的女子正不知有多少;第二,因为经济问题而不能求学的与不能继续求学的女子正不知有多少;第三,甘受机械教育而被教育机关摒斥的,或不甘受机械教育的女子,也不知有多少。”综观中国社会教育资源,“能够收纳这三项女子的学校,除了这创办的平民女校之外一个也没有。”陈独秀指出:“教育是改造社会重要工具之一”,他“希望新成立的平民女学校作一个风雨晦冥中的晨鸡!”
其次,注重分层教育,采取因人施教的办学模式。女校设高级班和初级班。《中华女界联合会创办平民女校缘起》一文指出“中国的中等女学校,不论是师范不论是中学,大都嫌程度太低,以致卒业的学生仍旧考不进男子的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为使女子有登上高等学府的机会起见,我们设立高等班,专替女子们补习必修的基本科学。”“年长失学的女子大概是前途无望的了。我们设立初等班,专为她们再辟一个求学的门径。”同时,女学的课程设置也是根据学生的文化程度差异来确定的,高级班开设语文、英文、数学、理化、教育学等课程,“为一般不愿受机械的教育的女子设专班教授,使能自由完成个性。”初级班设语文、算术、初级英语等课程,“为年长失学的女子设专班教授,务使于最短时间,灌输最多智识。”
第三,注重实践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校形式。平民女学专为“无力求学的女子设工作部,替伊们介绍工作,使取得工资维持自己的生活,实行工读互助主义。”“为实行工读互助主义,资本由本校借给,所得之收入,充本人膳宿费”。工作部由王会悟负责,学生自愿踊跃参加,半天读书,半天劳动。
工作部分缝纫、织袜、编织三个组。“学生每天是做半天工,读半天书,挣得的工资,可供自己生活、学习所需的费用。”秦德君在回忆文章中提到:“到了上海以后,李大钊叫我先到闸北、虹口交界处的健华铁工厂内的袜厂做学习女工。还给我三十元洋钱去交押金,说是等到我学成后,到上海平民女学校组织学生劳动……恰好,上海平民女学校,极需要人参加筹备开学,工作部的事情正等着人干。我就这样做了平民学校的工作部部长。”
从《平民女学简章》中可以看出女校相当重视这种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其中规定女校学费“高等班每月两元。初等班每月一元。凡加入本会工作部者免收学费。”这项政策对鼓励女子参与劳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李达也特地撰写文章阐明其支持“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的主张,要求工作部的学生努力做到:“第一,须有刻苦耐劳之精神,切不可好逸恶劳,懒于操作。第二,须有严格自制的意志,切不可依赖他人或仰助学校。”这种办学形式的创新尝试,不仅解决了学习经费紧缺问题,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联合起来,引导了当时女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