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重新出山如履薄冰 不让儿子研究历史
阎崇年接受陈丽华赠送的汴绣。左起前排依次为:迟重瑞、郑欣淼、单霁翔、陈丽华、阎崇年。本报记者吴平摄
记者吕莉红实习记者邓琦
昨天,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阎崇年新作《大故宫》在故宫学术报告厅举办首发式。阎崇年称,此次重新出山“如履薄冰,就像经历了一次炼狱”。
打开传统故宫外延
当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原院长郑欣淼、北京满学会荣誉会长陈丽华、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启骧、《百家讲坛》制片人聂丛丛、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副总编辑郭敬明等人出席了首发式。现场,陈丽华携丈夫迟重瑞给阎崇年送上了一幅中国汴绣《五牛图》以表祝贺。
新作取名为《大故宫》,阎崇年解释称,“大故宫”概念的提出打开了传统故宫的外延,将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山五园、避暑山庄等纳入了故宫姻系,讲述了明清二十四位皇帝和“女皇”慈禧在紫禁城治居的历史。
“大”字成于小时候
谈到为何新作选择故宫作为题材,阎崇年回忆了第一次到故宫的情景,“小时候,父亲拉着我的手到故宫参观,当时家里住的是平房,到故宫一看,觉得故宫太大了,所以这个‘大’字在60多年前就形成了。我到故宫的次数数以百计,每次感受都不一样。2010年金丽红找到我,让我写《大故宫》,百家讲坛的聂丛丛又让我讲《大故宫》,我答应了。”
目前,同名电视片已于2月24日起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该片分为三部,贯穿整个龙年。阎崇年感叹节目“不尽如人意”,但已经“尽心尽力了”,“讲的时候不能念稿子,我的记忆力已不如年轻时,很多听众对于故宫很有研究,我说错了,他们会马上提出来。所以,每录一集我都如履薄冰,就像经历了一次炼狱,录完了才会轻松一点。”
不让儿子研究历史
阎崇年在《百家讲坛》讲述的《清十二帝疑案》创下了收视高峰。此次携《大故宫》重新出山,阎崇年下了狠工夫,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总计达数亿字,“我要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里做沙里淘金的工作,选一些大家爱看的、有价值的事来讲。对于年轻的读者,我会选一些生动的故事,比如讲到午门凤翔,我通过蒋钦和舒芬的具体故事来讲就显得通俗易懂了。”
为了讲《大故宫》,阎崇年曾多次实地考察,“午门我不知道走过多少次了,但总觉得学到用时方恨少。
有些文献,明朝一个样,清朝一个样,所以我一个一个踏查,把踏查的资料和文献资料相互印证。”78岁高龄的阎崇年徒步走完了从永定门到钟鼓楼的整条中轴线。
阎崇年透露,他的儿子受他影响曾经想研究历史,“我不同意,因为学历史很辛苦,要整天看书,常年看书。”据了解,他的儿子目前正在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