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知名作家纷纷转型 张炜创作童书毕淑敏写科幻

2012年02月22日 13:2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 路艳霞

  很多作家今年的新作最近不断露头,有读者从中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些知名传统作家就像约定好了一样“改换门庭”,纷纷推出各自的“转型之作”。去年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张炜,今年推出了儿童文学《半岛哈里哈气》系列;擅长撰写现实题材作品的毕淑敏,则交出了科幻小说《花冠病毒》;而蒋子丹索性将自己的阵地搬到了网络上,创作了她的首部网络小说《囚界无边》。

  转型? 作家们齐否认

  虽然这几位作家的新作多少令人惊讶,但对于“转型”的说法,作家们自己却并不承认。

  去年,张炜凭借长达450万字的《你在高原》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据他透露,自己的新作《半岛哈里哈气》其实是在创作《你在高原》的过程中随手记下的一些文字。“当时只是回忆童年的一些片断,用以活跃和温暖自己深重熬人的思绪。”后来他在整理笔记时发现,这些文字可以独立成卷,于是才诞生了如今的这部《半岛哈里哈气》系列。

  张炜认为,童心和诗心是文学的核心,他的《你在高原》中,其实也有着许多类似的情愫,“所以写儿童文学就不算什么转型,而是更加向着中心靠近。离开了纯真的童心,文学写作就失去了探究人性的最大自由和淳朴。”在张炜的心中,文学之船有一个不冻港,就是所谓的“儿童文学”这片水域。

  当别人恭维毕淑敏创作《花冠病毒》是“华丽转身”时,她本人却哈哈笑着回答,自己的科幻写作之旅与儿时的阅读经验,以及2003年的“非典”经历有关。毕淑敏解释说,自己从小就爱读那些充满想像力的科幻作品,“凡尔纳的所有科幻小说我全看过。”

  2003年,她曾作为中国作协的作家组成员,深入一线采访抗击“非典”的事迹;加之她是做医生出身,这使她对病毒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很想用小说的方式表现出来,但这些年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方法。直到有一天,我突发灵感,决定头一次尝试写科幻小说,这也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写作支点。”

  蒋子丹的《囚界无边》去年曾在天涯社区网站上连载,算是货真价实的网络小说。不过,和那些流行的网络文学不同,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当代看守所里发生的故事,主题更为严肃。蒋子丹说,她之所以写网络小说,是因为听到网络作家介绍写作体验,觉得很新鲜,加上自己在写作上是个“喜新厌旧”的人,才想要尝试一把。“刚开始上网颇有些游戏心理,后来自己愈写愈投入,跟踪阅读的网友也愈来愈多,才知道玩笑开大了。”

  感受? 写作更觉愉快

  对于全新的创作经历,三位作家不约而同地表示很享受。他们甚至认为,写作本身变得更愉快,也更有新奇感。

  蒋子丹把创作网络小说称作“临屏写作”(即现写现贴)。在她看来,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写作,读者反馈立等可取,而作者必得让读者有兴趣跟踪,这种互动关系一旦形成,会对写手形成直接的影响。“有一段时间,我每天以五六千字的速度更新帖子,哪天更新得晚了点儿,网友们上来下去催个不停,你心里会很感动,想停都不好意思。”

  毕淑敏则说,科幻创作给她更大的施展余地,甚至让写作本身比以往都更轻松。她以书中涉及的病毒话题为例,“现实中的病毒,都有非常严格的表述,但是我描写的是一种想像中更厉害的病毒,毒性传播途径、病毒临床症状,还有凶险程度等,都可以放开了写。”

  而张炜在回望这次儿童文学创作时说:“我觉得儿童文学写作和平常的写作是并行一体的,甚至是不可分剥的,我在写作中几乎没有将其分离过。所以这种童年视角、童年心情给予的快乐,是一直陪伴着我的写作生涯的。”

  收获? 思考更加深入

  除了创作上的愉悦回味,作家们在涉足新领域的过程中,对文学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有了实战经验的蒋子丹,在网络文学的话题上,比其他作家更有发言权:“我确实体会到网友们参与的热情越高,对作者的影响力越强;但他们的期待往往过于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你要是被这种情绪牵着鼻子走,就难免会写得草率。”

  毕淑敏也总结道,“我写科幻小说,是想用一个平等的姿态和读者一同去分享我的创作。我过去不知道国内科幻书不招人待见,也不知道科幻已经边缘化了,我只是相信读者对一个人认真写的作品,不会不认真看吧。”

  至于张炜,则把对儿童文学的坚守,视作一项了不起的事业。“我愿意投入这项事业,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一直向往着,并一直走下去。”张炜认为,一部儿童文学如果阅历深厚的成年人没兴趣看,觉得浮浅,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儿童文学。他认为:“只要是用文学手法写出的儿童读物,有益于儿童成长的,都是好的、读者需要的书。”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