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绘画是跟着日子去写生 习惯边作画边撕画
倪萍 记者 孙戉摄
昨天下午2时,荣宝斋大厦二楼的人气几乎瞬间就达到了顶点。展厅门口支起的一方画布上,倪萍招牌式的微笑,引导着不断前来的参观者走进一场特殊的发布会。下月初,这位昔日著名的主持人兼演员将在荣宝斋举办自己的国画展,这也是她继去年在深圳首开个展后,第二次举行美术作品展。不过她自嘲地说,这次展览是回到北京的又一次“显摆”。
展厅一角,一台电视机循环播放着倪萍参演过的影视剧以及主持《综艺大观》的镜头。墙壁上则又是另一番景象——寥寥几笔点染出的《小鸡和白菜》透出的恬静,《爱荷之鹤》寓意的初恋味道,倪萍的这些画作为热闹喧哗的现场平添了几分安静的气息。
作画尚不足两年,倪萍形容自己目前只是学走路的孩子,“由着性子东扭西歪地走,只有走到一定阶段才会趋向定型,也就有了所谓风格。”倪萍笑言自己和齐白石、八大山人是同学,因为她和他们一样,从未拜师学画。她说自己现在作画从不去考虑纸张大小,往往是抓起来就落笔,结果由于作画时留白不够,在画幅一侧写字、盖章都不够规范,此次拿来展出的画作,几乎都是经由荣宝斋的师傅重新装裱过的。
倪萍将绘画归结为“跟着日子去写生”。她直言自己从未让自己的眼睛“饥饿”过,无论当年在中央电视台做大型活动直播的所见所闻,还是在田间地头与老乡们交流时驻留心底的那份温暖,现在都如同颜料般渗透到纸背里。画作《雨中曲》中,执伞前行路人的影影绰绰,是今年春节前夕她在巴黎街头看到的景象;体态壮硕中透出霸气的《王者的大雁》,则是她逗留加拿大不经意间抬头望见的情形。“只不过我都虚化了,甚至夸张到变形。”倪萍说。
《欢喜中国年》是倪萍今年除夕听到零点敲响的钟声后一蹴而就的。两只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底下,勾勒出一个红色的“福墩儿”。“你要我现在再画一幅,是不可能的了。”她坦言这也是自己缺乏成熟技能的表现,“可其一,不可批量。”倪萍自称有个习惯——边作画边撕画,“我相信我有能力画得更好,才去撕它。”不过当有人说倪萍是要进军画坛时,她却笑言自己“不是画家,是在家画。”
倪萍很享受自己作画时的随性。没有章法的她会选择在紫砂壶上作画,或是用中国色彩绘油画,她说每当看到颜色缓缓润开,都会有一种满足的愉悦。展厅现场,倪萍还给每位参加者赠送了一方画布面上的国画。“有人告诉我,只有西方的油画才会用布料,我就尝试着在的确良上作了一幅国画。油墨渗透不开,多蘸些墨不就解决了嘛,我就是无知者无畏!”说完,她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