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书中走出的奥斯卡:十多年来6次绝美“联姻”

2012年02月21日 16:17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书中走出的奥斯卡

  十多年来,文学与奥斯卡至少有过6次绝美“联姻”,既催生出了一批经典影片,又大大提升了文学原著的名气

  2月26日,第84届奥斯卡将举行颁奖典礼,届时小金人花落谁家将揭开谜底。

  奥斯卡金像奖向来青睐文学,因为诗一般的语言为电影剧本增添了最浪漫的台词,而过硬的故事架构会为电影情节搭建稳固的基石。在无数文学与电影的联姻中,作家们带给导演们的灵感,可谓源源不竭;而导演们的金手指,则放大了作家们的才华。

  以今年第8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9部电影来看,就有至少3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电影《后人》根据女作家凯·哈特·赫明斯的处女作小说改编;电影《帮助》改编自凯瑟琳·斯多克特的同名小说;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战马》更是改编自英国作家迈克·莫波格1982年发表的经典儿童文学。

  为此,我们细数了近10多年来的经典奥斯卡最佳影片,扒一扒还有哪些改编自作家们的经典作品。

  麦卡锡的同名小说“满足”了科恩兄弟

  第80届最佳影片:《老无所依》 上映年份:2007年 原著:《老无所依》(科马克·麦卡锡)

  2008年,《老无所依》成为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这部由科恩兄弟执导的惊悚影片,改编自曾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文学大师科马克·麦卡锡受到极大赞誉的同名小说。

  而科恩兄弟之所以会关注到科马克·麦卡锡的这部小说,还要归功于制片人斯科特·鲁丁的推荐。

  于是,科恩兄弟决定亲自做编剧,将整个故事从小说浓缩成一个紧张整洁、拥有喜剧结构、描写黑色幽默的剧本。甚至乔尔·科恩还说过,“原著中有着大量的幽默成分,虽然还不足够多到让你将它称为是滑稽小说,故事本身当然是非常黑暗的,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所遵循的特色之一,而且还很暴力、很血腥,所以这可能是我们制作过的最暴力的一部作品了,在这方面,我们都希望影片能够真实地反馈出原著小说的特色。”在这里,我们是不是要回想,究竟是科恩兄弟改变了小说《老无所依》让它成为奥斯卡的宠儿,还是小说《老无所依》成就了科恩兄弟在影史上的另一次突破?这是一次小说在电影中的影像呈现,也是电影在小说中的灵感探寻。

  “20世纪佳小说”50年后上银幕

  第76届最佳影片:魔戒三部曲:《王者归来》上映年份:2003年 原著:《王者无敌》(托尔金)

  在第七十六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得主菲利帕·伯伊恩斯站在台上说了这样一段话:“是的,我们伴随这些书而长大,但我们从没想过到我们头发灰白时将它们拍摄成为电影,我们有那么多人需要感谢,但首先我们要感谢 《魔戒》原著的作者托尔金教授,没有他,我们就不可能站在这里。 ”的确如此,没有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就没有《魔戒》三部曲,就更没有优秀的电影人将它搬上银幕,这是托尔金的文学世界,也创造了电影的辉煌。

  据统计,自《魔戒》三部曲上市以来,总共卖出了超过5000万套,并在诸多的评选中被选评为“二十世纪最佳小说”的第一名。但这本书在写作过程和出版过程中都可以说是经受着考验,在1936年时,托尔金便动笔开始写《魔戒》,中间由于爆发过二次大战,更是耽误了进程,导致断断续续直到1949年才脱稿。到了1954年出版时,当时纸价飞涨,出版社印刷这部砖头般厚的神话要冒很大的风险,便提议删改,但托尔金不能忍受《魔戒》被分割成零碎的片断,他为整部神话花了太多的心血,绝不允许编辑改动一个字。最终,一家出版公司才咬牙印了3500册,就这样,还是要在封面邀请了三位著名作家写上赞美之词,其中一位便是大文豪C·S·刘易斯,他的赞词是这样写的:“我们完全可以说,本书前无古人,即使阿里奥斯托(意大利大诗人)能写出这样的情节,也绝不能有这样磅礴的气势”。可谁也没有想到,这部小说后来不仅销量颇高,更是在几十年后成为了电影的改编源头,耗资2.7亿美元进行拍摄,为了能呈现如此庞大的结构、复杂的情节,更是将影片分为了三部来完成,第三部《王者归来》也成为了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

  托尔金的文字激发了全球无数读者的想象力,为他们在字里行间构筑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它们深深的影响了几代读者,奠定了善与恶对抗的奇幻文学,甚至在多次文学作品的票选中都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著作”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该如何用电影去呈现,导演彼得·杰克逊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全球各处取景,电脑制作,中世纪武器、石雕的研究等等,都是为了让这部文学作品能够完美的再现。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一个作家,更代表着一个世纪。

  三则短篇故事催生《百万宝贝》

  第77届最佳影片:《百万宝贝》 上映年份:2004年 原著:《Rops Burns》(F·X·图尔)

  获得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殊荣的 《百万宝贝》讲述了年纪老迈的拳击教练法兰基·邓恩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拳击事业,但对事业过分执著令法兰基同女儿的关系形同路人。

  这样的一个故事同样来自于小说,改编自拳击题材短篇小说集《Rope Burns》中的三则短篇故事:《The Monkey Look》、《Million Baby》和《Frozen Water》,而该小说集的作者F·X·图尔曾从事“cutman”(及时为拳手处理伤情的工作人员)的职业多年,他经历了无数场赛事,目睹了太多拳台上鲜为人知的苦辣辛酸,所以才会写下这些讲述拳击手人生的故事集。

  当初,看重这三则故事的正是著名编剧保罗·哈吉斯,他经过仔细的阅读后,将三则短篇故事改编成了剧本,赢得了制片人、导演兼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青睐。伊斯特伍德曾说,“这不是一个真正的拳击故事,而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一个老人因不复存在的父女关系而哀伤不已,他发现了一个让他再次找到父亲感觉的年轻女孩,而这个女孩正在竭尽全力的成为出类拔萃的拳手,正因为这点,我才被故事深深吸引。 ”可以说,如果没有F·X·图尔在拳击界的经历,就没有这部短篇小说集,就更没有被改编出的《百万宝贝》,而它带给观众的不仅是打斗的场面、感人的情节,更有人们对书籍中作者情感的领悟,而那,才是F·X·图尔最想表达的。

  “史上最佳小说”成全“百万富翁”

  第81届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上映年份:2009年 原著:《Q&A》(维尔斯·史瓦卢普)

  2009年,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电影音乐奖等八项奥斯卡大奖。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其实是改编自一本叫《Q&A》的小说,而在电影上映前,该小说并未在中国出版过。

  《Q&A》是印度外交官维卡斯·史瓦卢普的著作,当初维卡斯·史瓦卢普有写小说的初步构思时,恰巧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一位英国军人遭指控作弊的丑闻,加上自己后来读到的一篇报道——印度贫民窟的孩子竟已学会上网使用计算机。于是,便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决定在小说中让一位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贫民窟小子参加难度十分高的“益智问答比赛”,将“街头”知识与“书本”知识这两个主题结合。也正是这次疾风巧合的灵感,创作了《Q&A》这本风行世界的小说。小说在2005年出版后,便受到了好评,并荣获了2006年有声书奖、2006年南非年度最佳平装书波克奖及2007年法国书展读者票选大奖,并入围2006年不列颠国协会最佳处女作奖。

  制片人克里斯蒂安·科尔森无意间在伦敦的出版社看到了书稿,被问题和人生交叉的设计所吸引,便拍板买下了电影的版权,这才有了之后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不同的是,在原著中主人公面对的是十二道难题,而电影中主人公面对的是六道难题,其中都穿插着曲折复杂的故事,让主人公通过苦难而丰富的人生阅历、善良、诚实、乐观,获得了最终的大奖。可以说,没有《Q&A》就没有《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小说创造了自己的销售奇迹,也创造了电影热映和奥斯卡奖项的奇迹。 

  纳什同名传记征服“小金人”

  第74届最佳影片——《美丽心灵》上映年份:2001年 原著:《美丽心灵》(西尔维雅·娜萨尔)

  奥斯卡74届最佳影片《美丽心灵》编自由西尔维雅·娜萨儿所撰写的同名传记。内容是关于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以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

  约翰·纳什,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这也为《美丽心灵》这部传记增添了最大的内容。不过有评论称,归根结底,《美丽心灵》中的爱情故事正是整部影片的中心,小说原著作者纳萨尔也曾经表示,纳什没有妻子艾丽西亚不可能健康的幸存下来,艾丽西亚才是小说中的英雄,也是影片中的英雄。

  传记介绍了美国诺贝尔数学奖获得者纳什的传奇人生。

  书中写到,“艾丽西亚虽然意志坚定、讲究实际而且独立自主,但是,少女一般的爱恋,在经历过幻想破灭,艰难困苦和种种令人失望的事情之后,却始终没有消失。她带纳什逛街买衣服,每当他出门在外,她就会感到烦躁不安,担心他会被恐怖分子绑架、由于飞机失事而丧生或是他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竭。他的脚踝扭伤而肿起,她立即从一个晚餐聚会起身离开,陪伴在他身边,在急诊室门外整整坐了四个小时。更能流露心迹的插曲可能是,她看着他身穿泳裤站在加利福尼亚一个游泳池旁边的旧照片,吃吃一笑,说:‘他的双腿是不是很漂亮? ’”

  “病人的”原著比电影更有诗意

  第69届最佳影片——《英国病人》上映年份:1996年 原著:《英国病人》(迈克尔·翁达杰)

  《英国病人》改编自侨居加拿大多伦多的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获奖同名小说。这是一个以战争和沙漠为背景的跨越时空的爱情悲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德国、突尼斯以及联合国的200人参加了影片的摄制工作。影片在穿梭尼斯境内的撒哈拉沙漠实景拍摄,画面壮观、绚丽。

  其实改编成电影的《英国病人》显然侧重了对爱情的描写。所有观众都会被爱情所感动,而忽略了那个战争年代的悲痛和凄凉。而整本小说诗歌一般的语言,才是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电影受制于线索与时间,而小说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书中关于沙漠中死去凯瑟琳的描写成为经典:“……我只渴求踏上一个没有地图的地球。

  我带着凯瑟琳进入沙漠,那里的月光是我们共有的书。我们陷于流言之中。置身于风的沙漠。 ”

    记者 王莹 宋波鸿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