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后人16年整理《师爷手稿选》 绍兴师爷写诗懂英语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14日 09:40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我的太爷爷

  当绍兴师爷的那些事儿

  会写诗,也懂英语;收红包,生活仍清苦;很小心,还刻个“实事求是”的章

  绍兴一位师爷后代花了16年整理出《师爷手稿选》,里面就有这些原生态记录

  本报通讯员 袁晓玲 冯洁娜 本报驻绍兴记者 史春波

  提到师爷,你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什么形象?

  八字胡,尖嘴猴腮,拿把折扇,摇头晃脑,眼珠子骨碌碌直转,一肚子“坏水”……

  在古装片里,师爷的形象大多的是丑角;他们还有个特征:大多来自绍兴。

  古时,就有“无绍不成衙”之说。

  前两年,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绍兴师爷》热播一时,片中那个匡扶正义、睿智精明、清正廉洁的绍兴师爷方敬斋,总算给“绍兴师爷”正了名。

  那么,真实的绍兴师爷是怎么样的?在古代官场上,他们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这些有意思的问题,在一部叫《师爷手稿选》的书里,可以找到答案。

  手稿的作者叫王春龄,是晚清时期的一名绍兴师爷。他用几十万字记录了自己的幕僚生涯。

  他的曾孙,76岁的退休教师王如尧,用了16年时间,终于将手稿整理成书。

  “我不为名,不为利,只想还原一个真实的绍兴师爷。”昨天,王如尧老人告诉记者。

  20万字手稿

  记录师爷原生态生活

  王如尧是绍兴文理学院退休教师,家住上虞恒利小区。

  “我小时候就知道曾祖父留下一只箱子,里面有许多文稿。”王如尧回忆,当时箱子一直塞在王家台门阁楼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文稿的一些部分被老鼠啃噬;文革时,这些文稿还被烧掉了不少。

  1996年,退休的王如尧开始整理这些文稿,才发现它们竟是有二十来万字的文字资料。

  细细阅读后,王如尧发现,这是曾祖父记录工作、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我的曾祖父是当师爷的,所以,这些文稿其实是对当时师爷生活的原生态记录。”

  他的曾祖父王春龄,出生在道光廿六年(1846年),卒于民国二年(1913年),曾在兰溪、平湖、海宁、鄞县、桐乡、秀水、上虞、诸暨、海盐、德清、乐清、临海等10多个县衙做过师爷,前后长达30多年。

  每日里翻捡、辨认曾祖父留下的这10多万字文字资料,王如尧逐渐对“绍兴师爷”这一特殊群体产生了浓厚兴趣。

  经过16年时间,王如尧将曾祖父的手稿整理出一本《师爷手稿选》,按照信、函、谕、禀、告、批等不同文体进行编排,分为告示稿、谕禀稿、书启稿、驿函稿、刑名稿等八个章节,共19万字。

  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俞婉君也翻阅过王春龄留下的文稿。目前,这本《师爷手稿选》正准备出版。

  职责

  知县走海路,师爷代他保管“护照”

  在手稿中,一份禀稿里记载:乐清县衙机构庞大,差役就有360名,需要精简。

  在县衙账记里,记载了从知县到一般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等情况;

  驿函抄存里,收集师爷往来信件31封,就好像一张联络图,知县往来的时间、招待规格等清清楚楚。

  还有一张大“护照”十分夺人眼球。

  这张护照长40厘米、宽32厘米,它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知县赴任的故事。

  说的是光绪廿九年3月(1903年),时任乐清县知县何士循,调赴嘉兴府秀水县任知县。

  温州瓯海海关颁发了一张通关护照,于是,知县一行从瓯海搭船到上海,转道赴秀水县,凭护照所经过关卡一路绿灯。

  王如尧告诉记者,这张护照至少说明了2个问题:护照由师爷保管,说明这些事归师爷负责;护照的上面还用英文签写,说明当时的海关已由外国人控制。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