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周恩来秘密收购海外文物 制止发掘帝王陵风潮(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07日 09:5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关心文物维护与修复,敦煌莫高窟成为其中的代表

  加强文物保护,维护和修复工作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周恩来始终关注着文物的保护、维护和修复工作。

  敦煌莫高窟的抢救,是周恩来关心文物维护与修复的范例之一。

  1951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敦煌艺术研究所(后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等人把敦煌壁画摹本和出土文物拿到北京展出。展出之前,周恩来专程到展厅与常书鸿亲切交谈,从重庆相遇谈到现在工作人员的生活情况,并对展览的陈列、布置、说明、参观路线等一一作了具体指示。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敦煌莫高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敦煌文物研究所为了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向文化部呈交了《关于加强保护莫高窟群的报告》,提出防止鸣沙山山体向前移动,以免造成石窟岩壁倒塌,使敦煌壁画、彩塑毁于一旦的具体加固意见。报告呈送国务院后,受到周恩来的高度重视。1961年9月,国务院派出由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率领的1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敦煌工作组前往莫高窟进行考证。专家们发现,维修这座历经1600多年、规模宏大、屡遭人为严重破坏和风雨侵蚀的石窟,耗资巨大。而当时我国正处于困难时期,内忧外患,财力十分拮据。为此,专家们制订了一个先抢救最危险地段,再分期分段实施全面保护的长远规划。

  10月17日,文化部党组根据调查情况给周恩来呈递了报告。为保证洞内壁画和彩塑的安全,文化部提出了抢救性的保固工程意见,申报经费25万元及水泥、木材等施工材料。周恩来在第二天就作出明确批示:“请计委在一九六二年度计划中加以安排,并于今年批准文化部在其经费中预拨五万元。”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还十分困难,国民经济调整刚刚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对抢修莫高窟经费给予特别批准,可见对文物事业的高度重视。这样,新中国对敦煌莫高窟的第一次大抢修拉开了序幕。抢修工程自1963年秋季施工,历时3年,于1966年竣工。层层叠叠、巍峨壮观的坚固栈道,为工作人员和中外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畅通、便捷的通道。敦煌莫高窟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中迄今为止保护最好的石窟,也成为周恩来关心和保护敦煌艺术的历史见证。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生了好几起古代文物建筑遭雷击起火被毁的事件。1952年,坐落于河北遵化县的清东陵康熙景陵大碑楼,因遭遇雷击全部被烧毁。1956年6月的一个夜晚,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又接到消息,位于北京明十三陵长陵的祾恩殿(楠木大殿)被雷击起火。中国的古代文物建筑,大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最怕的就是火灾。许多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天火”即雷击引起古建筑火灾的事例比比皆是。

  长陵棱恩殿起火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周恩来那里。他立即指示文化部文物管理局会同北京市有关部门人员,一起前去检查处理。局长郑振铎接到周恩来指示后,立即约请梁思成等一同去现场察看。大家发现,大殿的后金柱柱顶被雷劈裂,柱顶呈现黑色被烧焦的痕迹,但整个大殿的外观并没有受到破坏,依然完好。这时,大家的心情才放松下来,因为棱恩殿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巨型楠木大殿,是弥足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建筑。一旦焚毁于雷击火灾,将会让国人痛心疾首。随后,郑振铎、梁思成给周恩来呈递了一份报告。周恩来很快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重要的古代建筑上都要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安装,有效地防范了雷击导致的火灾,保护了一大批古代建筑。

  坚决制止大规模发掘帝王陵的风潮

  1955年10月,郭沫若等联名向国务院递交《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得到批准。由于长陵的勘察工作进展缓慢,发掘转移到定陵。定陵开掘工作自1956年5月破土动工,到1958年7月底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历时两年零两个月,以总计用工2万余人、耗资40余万元的代价,终于使这座深藏地下368年的玄宫重见天日。1958年9月,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新中国考古学家发掘第一座皇陵的消息,引起了世界考古界的巨大震动。但是,以当时简陋的保护设备和考古技术水平,出土文物在保存和复原方面还未过关,大量文物尤其是丝织品未能保存下来。“文革”中,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红卫兵付之一炬。

  定陵发掘后,有的省份立即组织人力,准备向帝王陵墓进军,还有些省份不甘落后,纷纷效仿,要挖掘汉陵、唐陵、清陵等帝王陵。在这种情况下,郑振铎、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等人上书周恩来,要求停止帝王陵发掘。国务院迅速下发了“停止对一切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坚决制止了这种极不正常的发掘之风,使行将遭灭顶之灾的中国文化遗产免于劫难。

  1959年9月,定陵博物馆建成。1965年9月,周恩来陪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来定陵参观,随行的还有陈毅、吴晗等人。从地宫出来,阿尤布·汗总统跷起大拇指说:“这地下宫殿,有如此辉煌的建筑和气势,太伟大了!”周恩来脸上也流露出兴奋之情:“这里有十三座帝王陵墓,每一座都是这个样子。”吴晗接过周恩来的话:“长陵比这定陵规模还要大,要是发掘,一定更为壮观,研究价值也大于定陵。”

  自定陵发掘后,吴晗还一直想着开挖长陵。他问周恩来:“我们是否再发掘长陵?”周恩来问:“需要多少钱?”吴晗回答:“大约要四十万。”周恩来沉默了,向停放在不远处的轿车走去。吴晗急忙追问:“总理,您看这长陵发掘的事?”周恩来沉思片刻后说道:“我对死人不感兴趣。”也正因为这句话,明成祖朱棣才在陵寝里安睡至今。此后,国家文物局再未批准发掘帝王陵。

  “文革”期间,签发保护敦煌莫高窟文件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陈伯达炮制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彻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8月18日,在毛泽东首次接见百万红卫兵的大会上,林彪在讲话中提出“破四旧、立四新”。狂热而缺乏理智的红卫兵,正是在这篇充满火药味的讲话号召和鼓舞下,迅速杀出校园冲向社会。“破四旧”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湖南炎帝陵主殿被焚,山西舜帝陵被毁,浙江大禹庙被拆毁……

  在“破四旧”运动中,就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地中南海新华门前的石狮子,也引起了红卫兵的注意,上了“破四旧”的黑名单。新华门前的石狮子,是北京城里最大的一对石狮子。8月26日,周恩来从保护文物古迹出发,耐心地说服了红卫兵,下令将新华门前的石狮子搬走,有效地将这一古迹保护起来。后来,这对石狮子又回到了新华门前。

  在北京红卫兵率先发起“破四旧”之后,杭州的中学生红卫兵也蠢蠢欲动。1966年8月23日,杭州中学生红卫兵捣毁了岳王庙后,把下一个目标对准了灵隐寺。浙江大学部分有正义感的学生得知消息后,挺身而出,保护灵隐寺。经浙大广播站广播后,大批学生前往灵隐寺,表示声援,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灵隐寺周边的村民,自发地组织了一批青壮年,灵隐寺园林管理处的部分职工,都前来支援守护灵隐寺的浙大学生。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