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天价玉凳竞拍者弃3万保证金 故宫专家再次被质疑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02日 16:3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天价玉凳竞拍者弃3万保证金故宫专家再次被质疑

  近期被各方关注的“2.2亿元汉代玉凳”,昨天又有新闻曝出,有关拍卖公司承认天价玉器实际并未成交。

  “汉代玉凳拍出2.2亿元的天价”,这一事件本来已是往事,但今年春节期间,有网友及文物专家发出,“汉代没有凳子”的强烈质疑——“拍品造假水平太不专业,汉代席地而坐当时没有凳子,何来玉凳文物?”于是,中国文物鉴定业和拍卖业再次陷入舆论的质疑漩涡。

  天价玉凳

  以放弃3万元保证金收场

  昨天,来自媒体的最新调查显示,创下2.2亿元拍卖纪录的被怀疑为赝品的玉凳,事实上并未最终成交。“汉代玉凳”的拍卖方为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黄建军对媒体表示,“2011年1月9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古玉雅集’专场拍卖会上,经多次竞价,366号竞拍者最终以2.2亿元的价格拍得此物。”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366号竞拍者张某以2.2亿元的价格与“中嘉拍卖”签订了买受协议,佣金比例为12%。 但直到现在该拍品也没实际交割,买受人当时所缴纳的3万元保证金已作违约金处理,拍品也依然在委托人处。竞拍者张某对媒体表示,他替老板在“古玉雅集”专场拍卖会上以2.2亿元拍得“汉代玉凳”,之后老板的资金没到位,所以最终没有成交。

  按照有关规定,文物拍卖前要报批文物管理部门,文物完成拍卖后要向文物管理部门上报。据介绍,北京市文物局此前给“古玉雅集”拍卖会文物拍品审核的批复中表示,“中嘉拍卖”须在拍卖活动结束后三个月内,将已拍卖文物记录的备案材料以书面形式上报。因该“玉凳”未成交,故并未向北京市文物局上报。

  “中嘉拍卖”此前的备案材料显示,这件玉凳拍品全称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坐凳(两件)”;尺寸为“台127.3×47.8cm,坐凳45×45×32cm”;重量为“台重265.2斤,坐凳重72.7斤”。该拍品在“古玉雅集”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以1.8亿元起拍,以2.2亿元成交,创下玉器拍卖纪录。中嘉拍卖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已接到北京市文物局通知,“要求其尽快上报关于玉凳拍卖全程的情况说明,该公司已于1月31日按期上报”。

  假货质疑再次指向故宫专家

  所谓“汉代玉凳”首先面对的质疑就是,是否涉嫌拍假。在舆论的质疑面前,中嘉拍卖似乎已经没有直面的勇气。昨天,中嘉拍卖的高管要么不接电话要么借口开会,均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而此前,中嘉拍卖高级顾问朱明对媒体表示,该拍品于2010年10月在河北征集到后,中嘉拍卖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南泉先生,对此拍品进行实物上手目鉴,认定为“汉代”,并出具了鉴定证书。周南泉的鉴定证书这样记录,“造型罕见,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中嘉拍卖副总经理黄建军则表示,这件拍品的主件是梳妆台,坐凳为附件,“汉代人席地而坐”并不意味当时就没有凳子。

  但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张宁对媒体表示,当时中国还没有凳子的概念,这种凳子要到宋朝才有。甚至有专家认为,拍品可能是仿清代家具。

  事实上,不仅故宫的专家可疑,自去年被小偷光顾以来,故宫博物院也烂事不断,其隐私丑事有“十重门”之多;进而,我国文物鉴定业甚至被一些学者定性为“已陷入万劫难复的困境”。在技术层面,中国的文物鉴定问题严重,搞眼学的经常是滥竽充数;搞科技的水平低下。文物鉴定的现状为,高科技制假,低科技鉴定。一些国家有关科研部门,通常没有专门的鉴定仪器,都是借用相关门类的仪器。在职业道德层面,文物鉴定业同样问题严重。“一幅几百元的假画,可以被鉴定为价值几十万元的名画”,一些机构甘愿为客人做出虚假鉴定并收取高额鉴定费。

  甚至一些天价文物会涉嫌洗钱、骗贷违法行为。去年宣判的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透露出惊天秘密,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的天价评估。银行由此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先后被骗贷10亿多元,最终损失5.4亿多元。这些专家则获得了几十万的评估费。

  行业乱象集中在小公司

  昨天,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对记者表示,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不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员,也不具有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评定的企业资质等级。欧阳树英表示,在行业协会注册的拍卖企业有1800多家,到目前为止,其中约120家参加了“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这些公司的市场份额达8成以上,是目前国内拍卖市场的主流。

  据介绍,参加自律公约的拍卖公司承诺,“不从事经营性鉴定业务;不于拍卖前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不知假拍假;杜绝假拍行为等”。欧阳树英表示,如果这些拍卖公司出现问题,中拍协可以要求直接调查,而有关公司也有义务上报有关拍卖会的交易情况,“虽然中拍协不是政府主管部门,但可以联系工商、文物管理等政府机构,对违法公司进行相应处理”。

  欧阳树英强调,目前所谓拍卖行业乱象,主要还是集中在占市场份额较小的小公司。

  文/本报记者 樊大彧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