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谈画龙理论“三停九似”:最难就在画龙眼
龙年大吉 弘云
“都说龙眼似兔眼,其实兔眼哪有这样神奇,搞不好是像一名老和尚跟我说的似‘鬼’眼。”画家弘云创作过不少龙,他觉得画龙最难就在画龙眼。
谈及画龙,恐怕大家都能想到一套画龙的理论——“三停九似”。所谓“三停”,即是说在画龙时,龙首至前肢、前肢至腰、腰至尾三部分长度相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眼如兔、项似蛇、腹如蜃、鳞如鱼、爪似鹰、掌似虎、身如牛。这也充分说明,龙是许多动物的化身。
不过,当你真正画起龙来,这些具象化的理论就得退居二线了。“关键是要画得符合人们对龙的想象。”弘云说。他在日本呆了十几年,在日本每个庙里差不多都看到了龙,因为僧人把龙当作护法神。毕竟,自从龙成为皇权的象征后,龙的形象就更多只能在寺庙中看到。“把龙放在寺庙里,其实代表的是人们对自然敬畏的一种想象。”而这种敬畏的具象化,便是对龙神态的刻画。
俗言道,神龙见首不见尾。“为何是首?其实也就是在说眼,龙的神态大部分是由眼决定的,身体其他部位的作用是比较微弱的。” 弘云举例,他曾去过日本一个叫做妙心寺的庙,里面就画了一条龙,但在800平方米的空间里,弘云一直觉得这条龙在“跟着你走”。“仔细回味,原来就是那股眼神的力量。”
一位日本老和尚曾对弘云说:“龙眼不似兔眼,而是‘鬼’眼,古人连笔写错了而已。”这让弘云感触很深。“龙眼的光芒真就如鬼魅一般,无限神秘,甚至让人看了起鸡皮疙瘩。”
按照弘云的理解,这种感受一定是人和龙之间的互动造成的。人有对自然界的敬畏,就会想办法创造一个具象来表达。在龙这个具象上,人其实就能够传递出这种敬畏。然后,龙也就会反馈给你那种震慑人心的感觉。古字中表达震慑意味的“轰然”的“轰”,最早就是三个龙字组成的。
古语道:人非研墨,墨磨人。弘云觉得,要想画好龙,首先就得对龙的理解到一定程度,再谈技法。要明白龙为何震慑人心,然后再知道如何将龙画得震慑人。弘云分析,龙文化已经深入中华文化的深层,不能随意进行改动。就像这次新发的龙票,人们都觉得不对劲,就是因为把那种凶的感觉强加于龙,而不是去尊重龙原有的神态,出现的作品自然会引起大家争议。
不过,从对龙票的热议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如今对龙文化还是相当在意。“现代人的好奇心很重,往往喜欢离奇的东西,这恰恰也让龙更受欢迎。”弘云认为,龙的奇妙也就在于不确定,所以画龙既要符合传统的精神内核,但也不能拘泥于具体形象。
弘云介绍,龙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符号,在日本也传播很广,这也佐证了中华文化在日本的深远传播。别的不说,就拿中餐馆来举例,许多中餐馆里就有龙的雕塑、画像等。日本人喜欢吃的拉面,往往说是用“龙骨汤”制成的。“要想画好龙,就得广泛寻找龙文化的核心价值,从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处去寻找。”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