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牟敦康烈士为国捐躯60周年纪念暨《寻找牟敦康》首发式在京举行。
我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的夫人翟云英来了。
原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徐登昆等100多名空军老领导、老同志来了。
他们是为牟敦康而来,也是为那些在大和岛战役中牺牲的英雄而来。
60年前,刚刚组建两年的中国人民空军开赴朝鲜战场,他们的对手是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空军。
1951年11月30日的轰炸大和岛战役,是中国军史上第一次陆空协同作战,年轻的中国空军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的任务。在大和岛战役中,牟敦康等19名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60年过去了,轰炸大和岛一役,已经没有多少人知晓,但那些为国捐躯的空军勇士们,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首战告捷
1951年11月6日,沈阳于洪屯机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8师22团2大队大队长韩明阳率领9架杜-2轰炸机,早早停在跑道上,做好战斗准备。14时35分,三发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9架轰炸机渐次飞上蓝天,朝着中朝边境的大和岛飞去。
就在前一天夜里,志愿军50军149师在夜幕的掩护下,一举攻占了大和岛附近的椴岛。为了配合地面部队登岛作战,巩固胜利成果,空军决定轰炸设在大和岛大和洞村的敌军指挥所。
这可是人民空军自1949年11月11日成立以来,第一次执行轰炸任务。带队的韩明阳不敢怠慢。头一天晚上,他就把飞行员召集起来,几十个人围成一圈,跪在一张大比例尺地图上数等高线的走向,辨认大和岛的地形、地物。
11月6日14时35分,9架轰炸机按预定计划腾空而起,在空中编成了“品”字形编队,沿着奉集堡、凤城机场、安东(今丹东)江桥,一路向大和岛方向飞去。
6分钟后,给杜-2轰炸机做直接掩护的空2师4团16架拉-11歼击机,准时从凤城机场起飞。35分钟后,韩明阳他们在预定的集合地点,跟拉-11歼击机会合了。15时21分,空3师7团的24架米格-15歼击机也从浪头机场起飞。由于米格-15飞机的飞行高度远远高于杜-2和拉-11,所以他们担任的任务是在7000米高空间接掩护轰炸机。执行这次掩护任务的飞行员中,就有时任空3师7团三大队大队长的牟敦康。
行动按照预定计划,环环相扣,分秒不差。15时38分,9架杜-2轰炸机、16架拉-11歼击机和24架米格-15歼击机组成的混合编队来到大和岛上空。
距离大和岛还有33公里,韩明阳一眼看到了目标——一个狭长的岛屿,中部稍凹,上面立着一座白色的小楼。此时,他听到身边的领航主任柳元功向地面指挥所呼叫:“离大和岛只有5分钟的航程了。‘灯塔’、‘灯塔’,我是‘英雄一号’,请允许我按计划执行任务。”
“‘英雄一号’,我是‘灯塔’,可以执行任务。”
听到地面指挥所的命令,韩明阳迅速把机头对准目标。第一次执行轰炸任务的韩明阳激发了陆军作战时的豪情,高呼道:“为中、朝人民报仇,同志们,冲啊!”
一声令下,9架轰炸机携带的72枚100公斤杀伤爆破弹和9枚100公斤重的燃烧弹,向着目标倾泻而下。
投弹后,韩明阳转过机头,看到大和岛完全笼罩在冲天的浓烟中,岸边的两艘登陆舰艇也被炸开了花。正看得出神,韩明阳右肩膀上突然挨了一巴掌,他回头一瞧,领航主任柳元功向他边挑大拇指便喊:“好——哇!”
毫无防备的敌人,只用高射炮做了些微弱的抵抗,而远在韩国境内机场的美国F-86歼击机,此时也是莫可奈何。
此时,担任高空掩护的牟敦康、刘玉堤等人,飞到杜-2轰炸机上方,潇洒地抖了抖翅膀,向浪头机场方向飞去。其他飞机也都各自归了队。志愿军空军的第一次轰炸任务,完成得干净漂亮。
后来战报上记载,这次突袭共投弹81枚,命中72枚,轰炸命中率90%,摧毁目标区房屋45幢,占原有房屋的88%。炸死、炸伤敌少将、作战科长和海军情报队长等在内共60余人,炸毁敌粮食20吨,各种弹药15万发,木船2只。
首战告捷,年轻的中国空军完胜。不过,这只是轰炸大和岛战役的序幕,任务还远远没有结束。
“拔掉这个钉子”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夺取大和岛的战役并不算大,但它对朝鲜战局却有很大影响。
19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开始后,双方一直处于胶着状态。美方代表声称,若想让他们从朝鲜西部诸岛撤退,必须割让开城地区的相当土地做交换。而位于鸭绿江口70公里的大和岛、小和岛及附近的椴岛、炭岛,正是掌握在美军手中的朝鲜西部海域诸岛。
据当时的情报称,在大和岛上驻有韩军第9师1200余人,美韩陆、海、空情报机关在岛上部署了雷达、对空情报台和监听设施。
负责停战谈判的李克农,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电报说,大和岛上的监听设施对我军威胁很大,美国人在谈判桌上又老在这几个岛屿的撤退问题上纠缠不休。能不能拔掉这个钉子?
彭德怀接电后,立即召集众将:“实施陆空联合作战,拔掉这个钉子!”
志愿军总部决定以志愿军空军配合陆军50军,攻占大和岛等岛屿。对于刚刚成立一年的人民空军来说,陆空协同作战是头一回;空军多机种协同作战,也是第一回。三个机型、速度和飞行高度完全不同的部队协同完成,彼此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为了打好这一仗,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从10月底就开始筹划部署了。空3师、空2师和空8师等空军精锐部队,成为完成这次任务的首选部队。
11月6日,头一回以团队形式在空中亮相的中国空军,给了美国人一个下马威。轰炸任务完成得干净利落。
志愿军50军一位名叫黄金明的副连长事后回忆,看到我空军成功轰炸大和岛后,他兴奋地跳了起来:“同志们兴奋得不能抑制,有的唱,有的跳,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协同作战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新尝试,但我们充满了信心。十班班长勾云朋说,同志们,空军能够把敌人的目标、舰船炸掉,我们保证不让岛上的敌人跑掉一个!”
只有经历过朝鲜战争的人,才能明白志愿军是多么渴望陆空协同作战的这一天。在志愿军初到朝鲜的日子里,美国空军完全掌握了朝鲜的制空权,一度甚至切断了我方的补给线,志愿军战士寸步难行。
在美国人眼中,中国人根本就没有空军。此时,突然被中国空军打了个措手不及,美国人惊愕万分。当晚,美联社播发消息称:“这次袭击不会是中国方面来的。”美国报纸也称:“这种战斗,小分队驾驶新型轰炸机进行了成功的轰炸,看来不是亚洲人干的。”
然而几天后,当他们派上大和岛调查的人回去后,他们才相信这真是中国空军干的。
初生牛犊
也难怪美国人不敢相信。那时,刚刚成立一年多的中国空军与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空军比起来,绝对是初生牛犊。
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将军当时正是空3师7团一大队大队长。说起当年中国空军与美国空军的差距,刘将军笑着说:“人家是飞过好几千小时的老飞行员,有的参加过二战,还有很多是王牌。我们那时候刚组建,我和牟敦康这样东北老航校出来的,就算老资格了,那也才飞过几百小时,好多刚招进来的学生兵,只飞过不到一百小时。”
刘玉堤所说的几百小时飞行时间是指螺旋桨小飞机而言。对于战斗中驾驶的米格-15喷气式飞机,他们只飞了十几个小时。刘将军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看到喷气式飞机的情景:“我第一次看见米格-15很新鲜,一边一个大窟窿。我说,没有螺旋桨,那怎么飞呀!”
经过苏联教员讲解,他才知道,这叫喷气式飞机,是当时最先进的机种。上了飞机后,刘玉堤更感到它与螺旋桨飞机有很大不同:“速度快,推力大,但是不太灵活,开起来有点儿‘肉’。”
轰炸机飞行员,经验就更加有限了。曾担任空8师24团领航员的吴清江在开赴朝鲜之前是上海一所中学的高二学生。领航员主要负责投弹。在上战场之前,他仅仅投过8次弹,飞行时间也就20多个小时。
虽然飞行员们的训练还很不够,但前方战事却不等人。1950年10月朝鲜战争打响后,苏联才同意派出16个团的喷气式飞机,对中国志愿军进行空中掩护。斯大林虽然勉强同意派出空军,但对苏联空军做出了诸般限制。原空4师师长方子翼将军曾回忆说,苏联方面不允许飞行员越过三八线,甚至不允许苏联飞行员在飞行中讲俄语。这些稀奇古怪的规定,当然是怕美国人发现苏联空军参战。但这般缚手缚脚,显然不能有效支援我地面部队。
此时,初生牛犊的中国飞行员们无不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飞上蓝天,参加战斗。为了能让中国空军早日加入战斗,中方提出这样一个模式:每次战斗,苏军出动8架飞机,中方出动4架。苏联飞机一前一后夹着中国飞机飞。可是飞了几次,中国飞行员发现不行。“遇到敌机人家一加油门儿跑了,咱们飞机跟不上。结果上去几次,也没遇见敌机,也没跟上友机,谁也没看见就回来了。”刘玉堤对记者说。
年轻的中国飞行员们觉得有劲儿使不上,纷纷要求单飞。在方子翼的争取下,1950年初中国空军开始零星自己执行任务。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中国飞行员一出手就打下一架美国飞机。1950年1月,空4师28大队大队长李汉,在清川江上空一举击落了一架美国空军战斗机。消息传来,全军沸腾。
此时,尚未上战场的空3师的小伙子们,更是跃跃欲试。刘玉堤记得,开大会的时候刘亚楼司令使激将法说:“你们有没有这个胆量,打下美国飞机?”会餐时,年轻气盛的刘玉堤来到刘亚楼桌前说:“刘司令你放心,我们一定能打下美国飞机来。”果然,上战场没多久,刘玉堤和牟敦康就打下好几架美国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