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2666》与波拉尼奥:毒品、谎言和新经典

2011年11月28日 18: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11月20日,英国《观察家报》将《2666》选为21世纪的文学“新经典”,认定它是过去12年里出版的最重要的图书。这本超长而疯狂的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的热潮仍在持续,而870页的中文版引进也像小说一样是一个疯狂的实验

  本刊特约撰稿/康慨

  870页。对于一部长篇小说来讲,在这个时代足以用来考验读者的勇气。当然,500多页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同样很厚。但是后者是成功者的传记,是潜藏着成功学宝藏的教材;而这本870页的《2666》是奇怪的、无用的、失败者的小说。

  暴力迷宫

  作为智利天才小说家罗伯托。波拉尼奥的最后一部作品,《2666》在2004年出版。此时,作者已经去世一年。

  《2666》极具雄心。它统合了五个主题相去甚远的故事,而中心谜题却是三百余位墨西哥劳苦妇女在圣特雷莎被连续残杀的血案。

  书名是个无解的谜语——全书不曾有一处提及“2666”,尽管在波拉尼奥此前另外两部小说《护身符》和《荒野侦探》中,它曾作为一个漫不经心的年份出现,但专家们多认为书名故弄玄虚。

  《2666》有着复杂的结构、亦真亦伪的情节和不断反复的叙述。读者逐渐被引向一个充满暴力和死亡的后现代世界图景。第一部分《评论家们》以四个年轻的德语文学专家为主人公,他们分别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的四所大学,皆以研究遁世多年的德国大作家本诺。冯.阿琴波尔迪为业。意大利学者身有残疾,而法国和西班牙的两位教授同时爱上了英国女学者,并在同一段时间内和她上了床……

  如果将波拉尼奥的小说视为一组交响乐,友谊、性爱、羞耻就是交替进行的主题,学术问题像永不停息的背景音乐,而貌似枝节的人物不断出场,推动繁密而奢华的音符滚滚向前。暴力的影子渐渐显露:一个画家切下了自己的右手;某晚,法国教授和西班牙教授在伦敦街头极其残忍地痛殴了一个可怜的巴基斯坦出租车司机。而忽然出现了阿琴波尔迪在墨西哥现身的消息,法、西、英三学者旋即飞往遥远的圣特雷莎,一个梦境般的荒城,暴力逐渐引领了一切。

  7年前,首发的《2666》西语版厚达1100页,但仍然迅速赢得了西班牙语世界的广泛赞扬。2008年11月,900页的英译本上市,引发了文坛内外的极大轰动,随即入选《纽约时报书评》的年度十佳图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当年最佳小说,并罕见地以遗著和外语译作的身份,获得了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颁发的最佳小说奖。就连《花花公子》杂志也给了它四只小兔的好评。

  《纽约书评》写道,这是“波拉尼奥的杰作……难免令人震惊,却是关于淫亵和暴力的绝妙上品”,《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则称之为“令人激动至极的文学迷宫”。

  从此开始,波拉尼奥的一切似乎都成为神话。他的身世、恶习、传闻乃至死亡,都变得扑朔迷离,与他那些意象繁复的作品一起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

  波拉尼奥神话

  镜头里的波拉尼奥永远穿着黑色皮衣,嘴里叼着香烟。他戴着眼镜、眼神忧郁、顶着一头乱发。那样子似乎就注定是那种死后成为大师,生前籍籍无名的类型。媒体的描述中,他也大致如此。

  1953年4月,罗伯托。波拉尼奥。阿瓦洛斯生于智利圣地亚哥,1968年迁居墨西哥城。1973年,19岁的波拉尼奥自诩为托派分子,受格瓦拉的摩托车日记影响,坐大巴车一路向南,返回智利闹革命,扶助萨尔瓦多。阿连德危在旦夕的社会主义政府。未几,皮诺切特将军发动政变,阿连德总统惨死,波拉尼奥被捕并下狱八天。狱警中有两人恰为其高中同学,遂将其救出。

  1977年,波拉尼奥远走欧洲。在巴塞罗那附近海岸打零工,有时洗盘子,有时在酒店听差,也曾在露营地当守夜人,或拾捡废品维生。40岁之前,他的生活就这样度过,纠结着革命的浪漫和现实的残酷。但是40岁之后,他突然成为了作家。1993年,得知自己身染重病后,波拉尼奥加倍努力,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写出了数百万字的小说。

  关于他的疾病,有传言是来自于当年与人共用吸毒针头时感染的丙肝。虽然已在医院轮候肝移植的名单上排到了前列,但他终究未能撑到救命的那一天。2003年7月15日,波拉尼奥因肝功能衰竭死于西班牙,年仅50岁。

  这就是媒体描绘中的波拉尼奥:一个通过吸毒和滥交获得灵感的文学青年,一个浪迹天涯、一贫如洗的拉美版凯鲁亚克,一个信奉社会主义的政治叛逆。

  然而,这并不完全是真的。

  多个生前好友已经出面证实,皮诺切特政变时,波拉尼奥根本就不在智利,更不曾被捕。他的遗孀卡洛丽娜。洛佩斯则坚决否认亡夫深陷毒瘾的说法。

  吸毒一说或许出自波拉尼奥2000年应西班牙《世界报》征文所写的随笔《海滩》,开头是这样的:“我放弃了海洛因,回到自己的城市,开始在医院里接受美沙酮治疗……”从波拉尼奥对个人身世的态度和他一贯的行文风格来看,这篇随笔存在着很大的虚构可能。

  纽约城市大学教授萨拉。波拉克曾写有论文分析“波拉尼奥神话”的构建过程,指出其背后不仅有出版商的市场操作,亦反映出拉美文学和文化的面貌已被美国人加以重构,并向大众推销。文中写道:“波拉尼奥的创作才华、引人注目的生平、皮诺切特政变期间的个人经历、他某些作品被贴上的南美独裁主题小说的标签、2003年7月15日他50岁时的肝衰早亡,皆有助于‘制造’出易为美国接受和消费的作者形象。”

  波拉克强调,不曾有美国记者道出如下事实:写出《荒野侦探》及其大部分小说时的波拉尼奥,实乃称职的爱家男人和优秀父亲。然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波拉尼奥已经被传奇化了,成了兰博和垮掉一代的交集。大多数评论家亦罔顾事实,暗指他死于酗酒或吸毒,而他早亡的真正原因,乃胰腺炎未曾得到细心诊疗,终致肝脏受损。说到底,与那些酒毒缠身而过早离世的美国偶像们不同,波拉尼奥的死更像巴尔扎克或普鲁斯特,都是由于毫无传奇色彩的过度劳累。

  文学圣贤的反动派

  不管波拉尼奥神话的构建掺杂了多少可疑因素,有一点已经得到证明:当今,作家要想走向世界,最好经由美国。

  十年前的J.K。罗琳是这样,两年前的斯蒂格。拉松同样如此。不同的是,波拉尼奥小说的水平远在《哈利。波特》和《龙文身女孩》之上。

  但《2666》在中国的命运很难预测。870页的小众读物、严肃文学,撞上了140个字的微博时代。更致命的是,这本书的阅读旅程注定无法轻松愉悦。

  “这是本很难、也非常悲伤的书,成年读者很难按照老习惯,与作家的生平对照阅读。”英文版《2666》的责任编辑洛林。斯特恩认为,“它就像一部知识分子的《哈利。波特》。”

  问题在于,中国知识分子宁愿沉浸于各种主义的骂战,而很难花时间去读一部900页的小说。那我们的小说家呢?对他们来说,波拉尼奥太难了。过去三十年来,他们可以山寨伟大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但是对波拉尼奥的技艺,他们无法模仿。中国作家对层次、结构和语言所知甚少,跳不出一时一地。举个例子,中国作家中有谁敢像波拉尼奥那样,在一本书里写一写七八个国家的人和六十年来两块大陆上的历史?

  《2666》中有位在墨西哥边远地区研究德语文学的智利教授,曾就知识子问题发表过意味深长的宏篇大论。“墨西哥知识分子与权力的联系源远流长。”他说,“政府养活知识分子,暗中注意着知识分子的动向。有这么一大群几乎是废物的作家,为政府可以做些事情。什么事情呢?驱邪!改变或者至少企图影响墨西哥时代。管他有没有麻子,先涂上一层脂粉再说罢了。”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波拉尼奥更像个搅局者和“反动派”。他对于那些拉美文学爆炸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师们嗤之以鼻。2002年,波拉尼奥致信友人、著名作家奥拉西奥。卡斯特利亚诺斯。莫亚,攻击拉美文学不可侵犯的诸圣:“这腐臭的私人会所里结满蛛网,由巴尔加斯。略萨、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以及其他翼龙们所把持。”

  无论如何,《2666》进入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玩味的故事。  ★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