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与背叛》内容亮点解读——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出版物的《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近日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作品是国内首部还原红岩历史的纪实报告文学,由作家何建明执笔,与红岩文化研究专家厉华联袂合著。
本书作者采访了大屠杀中幸存的革命者及其后代,查阅了大量解密的历史档案,以数十幅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地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细节。作品包括“血染红岩”、“背叛的代价”、“女人无叛徒”、“另一种背叛”、“忠诚之忠诚”、“以革命的名义,让真实的‘红岩’永存”等章节,生动而真实地诠释了“忠诚与背叛”的宏大命题,表现了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巨大人格魅力和坚定精神信仰。作品文笔刚健雄浑,人物表现深刻细腻,叙事悲壮而充满激情,历史的还原和哲理思考完美交融。
该书内容精彩,亮点颇多,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现将书中的部分内容亮点进行解读。
1.《红岩》作者罗广斌写下字字千钧的“狱中秘密报告”成我党罕见文献
《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在创作《红岩》之前,曾向党组织秘密上交了一份《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极其珍贵的《报告》,是我党罕见的重要文献。
当年罗广斌刚出狱,就把自己关在家里埋头写作这份报告,为了恪守组织纪律,罗广斌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家人朋友,连跟他一起写作《红岩》的人也不知道这份《报告》的事。直到去世,他也没有跟党组织以外的任何人提过。
重庆解放前夕的地下斗争中,重庆地下党组织几乎遭受了敌人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而许多共产党人在新中国已经成立的日子里却丧失了宝贵的生命。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红岩》里有一个叛徒“甫志高”,这“甫志高”也从此成为故事里最令人痛恨的人物。当年叛徒出卖导致组织遭受破坏的经过在《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一书中有着详细的记录,令人震惊的是中共重庆地下党市工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居然都成为了叛徒。刘国定后来竟然还靠出卖有功当上了军统中校。冉益智在被捕前给党内同志的印象是“经常表现出革命的坚定”,却在被捕的第一天就叛变了。由于他的叛变,一大批共产党员被捕并被杀害。
狱中的共产党员面对惨痛的教训,一直在苦苦思索,最终形成了这份字字千钧的《报告》。其中的“狱中意见”,即“狱中八条”具有相当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整党整风;
(八)严惩叛徒、特务。
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今天,这八条意见仍然振聋发聩。这份凝结了狱中共产党员全部智慧和心血的报告,是烈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革命殷切的嘱托。
2.女人无叛徒
被关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中的20多名女共产党员和女革命志士(其中3名是幼女),无一背叛。在铁的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说女人比男人更忠诚于革命和党。狱中的女人不怕死,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磨,《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一书对这一话题专门作出了深刻解读。
在中共重庆地下党市工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中共川东临委副书记涂孝文等党内高层领导纷纷背叛组织、出卖党内情报之际,女共产党员李青林、江竹筠、胡启芬等一批“女囚犯”在敌人的严刑逼供面前,用坚强的意志筑起一座钢铁长城,誓死捍卫着党的尊严。
作品对“红岩”故事里的各种人物进行分析以后,对“女人无叛徒”这一话题作出符合历史真实的深刻解读。作品认为女人的忠贞程度比男人高,她们的忠贞不仅是对爱情的忠贞,更是一种大爱之忠贞,包括了对民族、国家、对组织及同志的崇高之爱。其次,女人的人生价值观一旦确立,将牢不可破。第三,女人比男人重感情,讲面子,所以不容易当叛徒。最后,女人与女人在一起能形成坚不可摧的伟大力量。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详尽讲述了狱中两位“女囚”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生小孩的经过,体现了女人高度的同情心和向心力。比如,书中披露,经过数小时的痛苦而紧张的“联合作战”——“女囚们”的手忙脚乱和左绍英自己的配合,“监狱之花”顺利出世。监狱里生孩子不易,要养活孩子其实更不易。女犯们把每餐饭菜里的营养物主动送到左绍英的碗里,大家凝视着左绍英,左绍英的眼泪滴进了碗里……
“红岩”故事里的女人用事实证明,无论经受任何考验,她们都依然坚贞不屈,伟大的革命情怀可敬可叹。任达哉叛变以后,未婚妻皮晓云感到万分屈辱,在敌人让她“自新”时,她悲愤而坚定地回答:“我绝不会当叛徒。”女牢中还有一位比皮晓云更痛苦的女性熊咏辉,她的丈夫李文祥背叛革命以后,还赤裸裸地当了特务分子,专门破坏党组织。她经历了从不相信到相信到十分痛苦的过程,并且写了一封公开信,表示要与丈夫一刀两断,坚定自己的革命之路。
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两座监狱里,历经万难的女革命者们不仅没有一人当叛徒,而且还以她们的坚贞不屈、聪明机智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感天动地的故事。红岩故事中的英烈以绝不玷污党的荣誉和绝不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革命事迹书写了对党的忠诚,载入了党的光辉史册。
3.“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是烈士邓惠中
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中,“双枪老太婆”双枪并用击毙叛徒甫志高的经典画面永远定格在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中。她没有进渣滓洞监狱,担任华蓥山游击队队长,在华蓥山开展敌后工作。《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一书的作者,通过采访“双枪老太婆”的生前战友和她的女儿,给读者还原了一位真实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女英雄人物。
“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是烈士邓惠中。在“11·27”大屠杀中,她与儿子邓诚同时牺牲在渣滓洞。邓诚就是《红岩》小说中华为的原型。据邓叶芸介绍,她的母亲邓惠中原名张惠中;父亲叫邓福谦,是共产党员。母亲怀着对父亲的钦佩和深情,干脆改名邓惠中。1938年邓惠中为了支援丈夫去延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她变卖家产给丈夫凑路费。1939年邓惠中加入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并带着女儿到乡下发动农民参加抗日斗争。
一个缠脚的旧式妇女,能够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本身就有些传奇,可邓惠中还是个使刀弄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就更传奇了。《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选择了几则民间流传的关于邓惠中与枪的故事:
“假枪真用”:已经是几个孩子的妈妈的邓惠中参加革命后,做梦都想得到一支枪,但就是没有机会。她便学儿童们的办法,用竹子做了一支假枪,学瞄准射击。学校内每当童子军用棒当枪操练时,她也跟着学操练枪上肩、枪放下、卧射、跪射、立射等动作。为了熟练枪法,她还经常秘密地在家后门外的巷道里练习。她练枪法时,关上后门,叫大儿子和二儿子在前门外放哨。如有人来,便用早已约定的暗号告知她,好立即停止。
“得到枪和学用枪”:1948年以后,上级党委派她去指导岳西地下党支部工作时,支部给了她一支手枪,她喜出望外,爱不释手。以后,上级党的书记蔡衣渠又发了一支手枪给她。她一段时间有了两支枪,这就是“双枪老太婆”称号的由来。邓惠中得到这两支枪后,无比高兴。她抓住一切机会练习使用,反复琢磨如何做到百发百中、弹无虚发。
1948年8月,邓惠中及其两个儿子、女儿、儿媳都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在渣滓洞狱中,敌人用把削尖的竹签子钉进手指、用猪毛穿乳头等下流毒刑企图逼邓惠中“招供”,得到的只有邓惠中的一顿臭骂。后来,邓惠中和二儿子邓诚不幸遇难于“11·27”大屠杀中,其他人获释。
4.《红岩》里叛徒“甫志高”的原型到底是谁?
在小说《红岩》里,有一个让人恨之入骨的角色,那就是出卖许云峰、江姐等人的叛徒——甫志高。《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一书披露,其实“甫志高”的原型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当时叛徒群像的一个缩影,其主要原型是蒲华辅、任达哉、冉益智和刘国定等人。
关于任达哉这个人,他的被捕经过与《红岩》里的“甫志高”很相似,由于“红旗特务”的诡计,年轻的陈柏林同志不小心将自己及其上级——任达哉的身份曝光,两人被抓。对于自己的失误,陈柏林感到非常悔恨,无论敌人如何诱骗他,或对他使用重刑,他都一言不发。相反,作为陈柏林上级的任达哉,敌人只恐吓了他一下,他便供出了自己的领导人,还交代了自己所掌握的《挺进报》发行情况以及党员情况,并亲自带领特务们在磁器口的嘉阳茶馆抓捕了重庆地下党领导人——许建业。任达哉在狱中的妻子曾质问他为什么要出卖许建业,任达哉的回答是:“受刑不过,没办法。”
在《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里主要讲了另一个叛徒蒲华辅。蒲华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与别人不同的是,他是属于党内知识分子的那类人,投身于革命工作的他一直充满了激情和理想。在个人生活上他也有很浓的知识分子色彩,是一个清高、自命不凡、遇事易冲动的人。说他复杂是因为一方面他在敌我斗争中容易激发革命热情,另一方面当他真的碰上敌人的严刑拷打时却又经不住皮肉之苦。然而,当他与家人一起被关进白公馆的10个多月里,他受到其他地下党人的影响后,没有再进一步叛变。
1949年10月28日,蒲华辅和涂孝文与陈然、王朴等一起被押到大坪刑场公开枪杀。像蒲华辅这样一位曾是党内高级干部的人,却在最关键的原则立场问题上叛变了党和同志们,因此,他的名字只能在党的史书中永远被标上两个耻辱的字:叛徒!
5.《红岩》中大特务“徐鹏飞”被捕前后的戏剧性人生
在《红岩》中,使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穷凶极恶地追查并且迫害共产党人的“徐鹏飞”了。《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讲述了“徐鹏飞”的原型——原国民党陆军少将、军统大特务、原国民党政府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兼军统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被捕前后的经历。
徐远举在完成“11·27”大屠杀后,与国民党军队一起撤到了成都,成都和平解放后又逃到昆明,正准备再逃往台湾时,却被云南卢汉的起义部队逮捕,关进人民监狱,成为阶下囚。1951年徐远举被押解回重庆,不知道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有意安排,他回到了从前他关押和屠杀革命党人的地方——白公馆,不过这次是他自己成为了犯人。
刚开始进白公馆的时候,徐远举拒不配合交代罪行,并且摆架子说他是少将处长,要处长以上的人来问他才行,他此时想着反正也难逃一死了,干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被关进白公馆,徐远举一直寝食难安。一次听见白公馆附近在烈士死难现场举行纪念活动的群众振臂高呼的口号声,徐远举等战犯吓得脸色惨白,怀疑是政府有意组织这些群众来对他们实行“群众专政”。在第一个“11·27”大屠杀周年纪念日的前夕,徐远举简直如惊弓之鸟一般,认为自己的死期快要到了,在11月25日录完笔录签名和按指纹时双手一直在发抖。
但是徐远举却一直没有被处死,他这才终于明白了人民政府留着他是为了让他接受改造,戴罪立功,重新做人,对人民作出贡献。他幡然醒悟过来,开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交代历史问题,认识自己罪行。
后来根据他交代的罪行实录整理成《血手染红岩——徐远举罪行实录》,为我们研究红岩历史增添了资料。
6.真实的“11·27”大屠杀远比人们想象的惨烈
1949年11月27日,得知解放军即将进城的消息,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兼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徐远举对处决白公馆和渣滓洞的囚犯做最后的批示。在渣滓洞监狱,国民党特务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疯狂大屠杀,屠杀之后往尸体上倒上汽油,付之一炬。这就是让人不堪回首的“11·27”大屠杀。在这次大屠杀中,共有遇难同胞180人,幸免于难的有15人。
1949年11月30日,解放军进入重庆市区,至此,重庆宣告解放。就在重庆解放的前三天,国民党特务头子对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进行疯狂屠杀。当时的渣滓洞监狱关押有200多人,按照国民党特务分批枪决的办法,势必会延误时间,因为徐远举下令渣滓洞警卫部队必须在28日一早撤离。于是特务头子雷天元带着便衣特务和警卫部队迅速集结渣滓洞。他们借“马上转移,要办移交”为由,强行用枪将所有关押人员集中到楼下的8间牢房。
狱中的共产党员发现情况不对,知道最后的时刻到来了。于是,骂声、口号声、《国际歌》声、拳打脚踢门窗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随着第一个特务徐贵林的一声枪响,敌人的子弹从四面八方射向监狱的门窗。在最后的时刻,共产党员何雪松将身子紧贴在窗口,想极力保护身后的难友,敌人连打三梭子弹,他都像钉子一样死死钉住牢门。
在罪恶的子弹面前,有人在第一声枪响时便倒下了,有人的脑袋和身子被打得像蜂窝一般,有人在第一轮袭击时倒下后没有断气,刚有一丝抽动,便有更加猛烈的子弹扫射过来……血溅满了监狱的墙壁,飞扬到舍顶上又往下直流,再从监舍的门缝中流淌到院坝内,然后汇成河流一般涌出渣滓洞……
长达十几分钟的疯狂扫射之后,残忍的特务们又打开牢门进行检查,发现还没有断气的“犯人”就补枪射击。牙牙学语的“监狱之花”在尸体堆里哭着喊妈妈,被一梭子弹瞬间结束了生命。枪决最后一批“犯人”的时候,特务们争先恐后地冲到楼上的监狱,抢夺“囚犯”们留下的值钱的衣物。最后随着李磊的一声令下,渣滓洞的尸体伴着木柴和汽油燃起熊熊的火焰。
在渣滓洞冲天的火光里,惊慌失措的特务们开始有组织地撤离。监狱的死人堆里,开始有人往外爬,在这场大屠杀中,共有15人幸免于难。在这场血与火的交织中,革命者的宁死不屈与反动派的凶残无比形成强烈的对比。《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披露几位幸运脱险者的回忆,他们都是被难友的尸体保护下来,获得生还的奇迹。(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