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季羡林故居被盗案一审 被告王如不肯穿“号服”(4)

2011年05月12日 06:18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季羡林故居被盗案一审被告王如不肯穿“号服”(4)
    被告王如回答法官问题时表情丰富,时而露出笑容,时而张大嘴巴,时而手指公诉人。记者 王贵彬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 庭审焦点

  公诉人 “非法占有”

  庭审中,公诉人提交了季承掌握的六份季羡林亲笔信或委托书,称“我以前给秘书李玉洁等的一切文件统统作废,委托季承处理”、“我从来没有做过全部捐赠”等。

  正是因为掌握了上述材料,在季羡林生前时,季承就曾与北大接触要求返还物品。2009年6月19日,在多名见证人在场的情况下,北大将季羡林故居内的物品清点后交给了季承。

  被告人 “保护藏品”

  王如及其辩护人举证称,季羡林曾写下成立捐赠小组(组员不包括季承)的亲笔信。

  辩护人曾提出,季羡林在2001年7月曾与北大签订赠予协议。

  根据2001年的赠予协议和王如手中的亲笔信,王如方认为季羡林过世前已经把东西都捐赠了出去,并没有东西留给季承。

  因此,被告方均提出,他们实际上是在保护季羡林捐给北大的国家资产不至流失。

  我们做了好事,我们保护了流失的国有财产,我们为什么会进来!

  ———最后陈述环节时,被告人王如说。

  即便是有人翻动了,那也是季家的物品,我有权处置,跟他没关。

  ———对于被告人提到的案发当晚进入室内后发现满屋狼藉,季羡林之子季承(由于他曾做本案证人,故无法出庭旁听)回应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