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英茵,也将柔情酬知己(图)

2011年01月19日 17:1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旧上海名演员英茵。

  【陈年旧事】

  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四日下午三时,阴沉的天空飘落着丝丝的小雨,在上海胶州路万国殡仪馆的大厅里,影、剧两界六七十人含泪唱着哀伤的挽歌,他们悼念一位年仅二十六岁英年早逝的明星英茵。英茵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影剧双栖明星,但现在的读者对她可说是相当陌生了。

  她原名英洁卿,小名凤贞,一九一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北京。她的父亲是鼎鼎大名的《大公报》的创办人英华(敛之),哥哥是曾为台湾大学英文系主任的英千里(骥良)。她同时也是英若诚、英若识、英若聪的姑姑,英达、英壮、英宁的姑奶奶。英若诚说,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就是以英茵为原型的。英达说:“我们家最早搞表演的是我的姑奶奶。”

  1

  英茵在北平弘达学院念书时,就对戏剧有浓厚的兴趣,为此她走出家庭,告别故都,来到上海参加黎锦晖的明月社(后并入联华公司歌舞班)。当时明月社正值全盛,拥有徐来、王人美、黎莉莉、胡笳、薛玲仙等歌舞名将,英茵亦很快成为台柱之一。

  一九三二年,在明月社集体参演的歌舞片《芭蕉叶上诗》中,英茵跃上银幕,初次尝试了摄影场的生活。一九三四年,在上海影戏公司出品的《健美运动》中,英茵与歌星白虹搭档,第一次任主演。一九三五年,英茵在两部影片《王先生的秘密》和《桃花梦》中客串了角色。在《小姨》中,英茵戏份较重,但影响不大。一九三六年起英茵加入明星影片公司,参演了几部名片,如《小玲子》、《新旧上海》、《十字街头》等片中明星济济,英茵没有多少发挥余地,多为配角。

  抗战爆发初期,英茵在上海客串了《茶花女》后,随救亡演剧队辗转奔赴重庆,并在中国电影制片厂主演何非光导演的《保家乡》。一九四零年,英茵回到上海,主演合众影片公司的《赛金花》,叫好又叫座。一九四一年,英茵主演了一生中最后三部影片,分别是费穆原著、佛兰克导演的《世界儿女》,屠光启编剧、朱石麟导演的《返魂香》,桑弧编剧、朱石麟导演的《肉》。

  平心而论,在电影圈,英茵并非很大牌的明星,她一共演了二十来部电影,不少是作为配角的;然而,英茵的成就不仅是局限于银幕,她在话剧舞台,更创造了多个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一九三七年六月,由宋之的编剧,沈西苓导演,业余实验剧团演出的四幕历史剧《武则天》,在上海卡尔登戏院连演两个月,在话剧界,英茵的名字于这个夏天节节升温。一九三八年青鸟剧社筹演《日出》,曾有过合作、对英茵有良好印象的欧阳予倩,邀请英茵来演女主角交际花陈白露。演完《日出》,英茵前往重庆,又参加演出了《上海屋檐下》、《民族万岁》、《残雾》等几出话剧。

  2

  和阮玲玉一样,英茵在二十六岁结束了生命,她的自杀在几年后才真相大白———那是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

  对于英茵,据最近出土的史料说,她也是一位“抗日人士”,在重庆时加入了情报部门,当时英茵已是一颗璀璨明星,她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外界的注意。一九三九年就要过新年时,她忽然长时间失踪,于是大报小报以“英茵情奔”为题大肆渲染,尤其是香港和九龙的报刊,简直是炒得火上浇油。对各种报刊的揣测性渲染和夸张,英茵一直保持缄默。此时,她已身居上海,男友平祖仁已加入反日的谍报人员行列,同时介绍英茵加入,就这样一对情人成为“抗日锄奸”的情报员。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身份的隐秘,因此“情奔”可更为有利地做烟幕弹。后来平祖仁由于工作出色,被提升为负责上海对日情报站的站长。英茵则配合他的工作。地下工作,危险而艰苦。她和平祖仁究竟怎样进行谍报工作的,不得而知,但在公开场合,英茵的演员身份却是有目共睹。

  一九四二年一月八日,平祖仁被杀害了!英茵为避免成为敌人的线索,平祖仁的朋友和同志,她一个都没去找,只在影剧圈向自己的伙伴募集了一些钱,她亲自去领尸,把平祖仁的遗体送到大众殡仪馆,让化妆师把他额上的枪孔补好,又把他葬在万国公墓。她不仅办妥葬事,还留下一部分钱,供给平祖仁的家属做以后的生活费用。

  一九三八年话剧《日出》公演时正是萧瑟冷寂的冬夜,英茵穿着短袖的晚礼服,数着安眠药,一粒,两粒,三粒———这时她在舞台上,叫陈白露,一个末日的交际花。谁又料到仅仅隔了四年,一九四二年同样寒冷的冬天,英茵自己出现在上海国际饭店708号房间,手中不是安眠药,换成了生鸦片,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她生命即将落幕之际,她可曾想起扮演陈白露的这一幕?她孤傲地开放在艺坛,于悲剧的底色上,从盛开而戛然折断。

  对于英茵,好友导演屠光启说:“一个伟大的演员为国牺牲了,但是,她死了差不多三十多年了,到了现在,谁还会记得她?没有人对她有一点表示,连提也没提到过她,大家已经把她忘得干干净净,很多人为英茵不值,但我不这么想,我只觉得至少她已经尽到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了。”然而距屠光启写文章时,又三十多年过去了,毋庸置疑英茵更是被人遗忘了。

  □蔡登山(台北 学者)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