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英国医生马根济与马大夫医院(图)

2010年12月27日 13:11 来源:每日新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马根济最初施医地——河北大王庙李鸿章家庙(今三岔河口附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英国医生马根济与马大夫医院

  他带来最早的西医 (图)

  关键先生

  英国伦敦会医学传教士马根济(John Kenneth Mackenzie,约翰·肯尼思·麦肯齐),1850年8月25日生于苏格兰雅茅斯,1888年感恩节凌晨卒于天津寓所,终年38岁。

  关于这个人物,我们还没有找到他的任何图片资料,其生平资料也极为有限。但是他在现代西方医疗体系传入天津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他的努力和当时清廷要员李鸿章等人的大力襄助,西医才在天津扎下了根并逐渐发展起来,并使天津成为中国近代最早开设官办医学院校的通商口岸。

  那些简短而又可怜的资料告诉我们:马根济出生于一个虔诚的苏格兰基督教家庭,于1874年在英国布雷斯顿医学院完成了学业,并于爱丁堡医学院取得了皇家外科医学院医师和皇家内科医学院医师资格。此时,通过返英传教士的介绍,马根济获悉在中国患眼病的人很多,所以为了使自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马根济又进入英国伦敦皇家眼科医院学习。马根济于1875年4月10日由英国启程,同年6月8日抵达其在中国的第一站汉口。马根济和夫人在汉口生活居住了3年半,后因妻子无法适应湖北炎热的气候,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伦敦方面决定将马根济调往中国北方重镇天津。随即,马根济夫妇经上海乘船北上,最终在1879年3月中旬到达天津。

  马根济来津以前,西医在天津并没有被社会各阶层认可……

  但——这个人来了,其后的历史就不一样了。

  历史现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联军侵占天津。1861年,英国驻屯军在紫竹林开设军医诊所,有平房数间,除给外国驻军和洋人看病外,也接诊中国人。1868年,转交给英国基督教会,改名“基督教伦敦会施诊所”, 所址在河北大王庙李鸿章家庙(今三岔河口附近)。这是天津最早的西医院,后来由著名医生马根济主持。

  传说李鸿章的妻子身染重疾,多方医治均不见好转。在求医无门的情况下,1879年4月,李鸿章函致美国副领事毕德格,让其代请在北京的美以美会女医生郝维德为其妻治病。效果良好,李鸿章继续聘请外国医生。当时马根济和女医生郝维德到李府出诊,采用了“手摇电机诊治法”,只用了6天李夫人就痊愈了。从此,西医学得到了李鸿章的信任。1880年李鸿章在此基础之上捐建新院,为解决医院经费困难,李鸿章又广筹资金,在法租界紫竹林一带的海大道(今大沽北路75号~77号),兴建了一座庙宇式建筑,将施诊所扩建成“基督教伦敦会医院”。

  光绪六年(1880)十一月一日,举行开院典礼,英、俄领事应邀参加。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规模完整的私立西医医院。光绪十四年(1888),马根济大夫因病去世,终年38岁。马大夫去世以后,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于宣统三年(1911)与有关方面组成委员会,筹集资金,于1924年拆除了医院原庙宇式建筑,重建了砖木结构的医院门诊部、护士楼、医师住宅楼。设计方是英商永固工程司。1929年,医院还创办了护士学校,后以“济华高级护士学校”名称,向政府注册。为纪念马根济大夫的立业之功,将医院改名为“马大夫纪念医院”。此后,仍由永固工程司设计,于1930年建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4层带地下室的北楼;1935年建成三面组合式南楼病房。并于同期建成3层的后楼。总建筑面积5541.80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后,医院由人民政府接管,1953年,更名为天津市立人民医院。后为天津市口腔医院。

  作者:张绍祖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