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地铁书店租金昂贵业主却步 为谋生存“不务正业”

2010年12月07日 11:26 来源: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现在地铁俨然成为了书店的坟墓,由于昂贵的租金,再加上网络书店的夹击,一些地铁书店如明君书店已全线溃败,季风书园也只剩苦苦支撑。但本报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有人退出,竟也有人蜂拥往火坑里跳——一批新的民营书店最近纷纷抢滩地铁黄金地段。难道他们真的无所畏惧?支撑他们的又是什么?

  本报记者 郦亮

  地铁书店:新群体知难而上

  爱知书店人民广场站店的洪阿姨,一个人管着这家只有10来个平方米的小书店。书店虽小,设计得却很精巧,更重要的是里面既有杂志又有图书,颇为周全。杂志和书自然都是针对白领喜好的轻阅读一类的读物,摆在书架上的每一本读物差不多在1个小时之内都可以读完。

  昨天是洪阿姨在这家门店上班的第一天。之前她一直在爱知书店的另一家门店工作,因为扩张,她被调到了此处。洪阿姨告诉本报记者,她和另一位同事错开看管,每人每月工资是1200元。“这里的位置因为有点偏,所以生意一般,我听说宜山路站的门店一天可以有1000元的营业额呢!”

  可是光从这些新锐地铁书店的外表来看,丝毫看不出他们有什么盈利的可能。目前地铁商铺的租金差不多是每平方米每天十几元,这样一家10平米的小书店一月租金就要四五千元,再加上两个员工工资和其他费用,即便每天卖1000元的书和杂志(利润也就三四百元),亏损是无疑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这批民营小书店集体往火坑里跳呢?

  生存之道:依靠“不务正业”

  一边是季风书店等老牌地铁书店的苦苦挣扎,一边却是新地铁书店的不断涌现,这背后模式的差异,引起了记者的关注。爱知书店市场部负责人林喜庭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一语道破天机:“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以传统图书销售的模式在地铁里开书店,那是必死无疑的。”他透露,其实爱知书店卖书和杂志,只是起到一个吸引人气的目的,而他们营销的主业是向那些被吸引来的读者销售各种培训课程。“我们同上海一些著名的培训考试机构都有合作关系,每销售出一个课程,我们就与他们有分成。”

  以爱知书店的模式,“书店”以及店内销售的那些书刊,其实只是一个被借用的躯壳而已,这就和一般意义上的书店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据记者观察,目前上海的地铁书店一般有三种运营模式,一种如季风书园,走的是正统书店之道,事实上这条道路已渐入绝境;一种如上行线书店,为了节约租金成本,书店缩小为一个小巧的报柜,和书报摊没有什么差别;另一种就如爱知书店。不过爱知的做法也引来很多非议,一个尖锐的声音认为,做得都不像书店了,那就是不务正业,是对“书店”之名的背叛。

  阵地转移:被迫“浮”出地面

  与地铁对接的民营书店,要么就是不断萎缩,要么就是不断叛离,这场文化和交通的对接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艰难。林喜庭就对记者直言,按照目前的高昂租金,地铁车站里其实已不适合于开书店,或者说,不适合于开传统书店。而之所以有一批新民营书店往地铁里钻,主要还是看重地铁里的白领客流,他们渴望从白领身上获得除了买书之外的更多利润。

  上月,本报再次关注了季风书园与地铁的续约谈判。要在地铁里开店,就必须承受高昂租金。在这种严峻局面下,很多书店不得不从地下转战租金稍便宜的地上,事实上,季风这几年也在这样做。无奈整个大环境日趋恶劣,徐家汇季风概念书店已于今年早些时候关门。

  在生路越来越窄的情况下,那些被批“不务正业”的书店也就越来越多,半年前传来台湾著名的诚品书店2014年将在苏州金鸡湖畔开设中国大陆第一家分店的消息。虽然诚品的此次落户享受了有关方面给予的低租金等诸多优惠,但人们依然为这家书店的前景担忧。据记者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诚品也是一家“不务正业”的书店,它固然卖书,但也卖文具、音像商品、工艺品、时装、首饰以及各式餐饮等高利润商品,这部分利润甚至远超图书销售,这也保证了书店可以维持下去。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