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国产纪录片春天来了?如何“给力”文化软实力?

2010年12月03日 19:1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的这句话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然而,就现实来看,中国国产纪录片的地位不必说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即便是在国内,也面临着日益被边缘化的趋势,更没有足以与之相匹配的地位和号召力。

  11月2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的中国纪录片发展高峰论坛上,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的总制片人兼总编导、央视纪录片频道总监刘文透露,央视决定在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开播纪实频道。

  此前,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

  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力图让纪录片这一逐渐被边缘化的影视节目类型,重新回归人们的主流视野,国产纪录片的春天来了吗?纪录片如何“给力”国家文化软实力?

  窘境

  大多数纪录片作品的被迫低价贱卖,众多纪录片人的生存艰难

  在中国大陆,谈到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力,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的25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绝对不可以错过。这部被认为是中国纪录片发展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

  “每到星期天的晚上,数百万中国人便坐到电视机前,收看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新华社在报道该片引起的“长江热”时,曾经以《中国的〈话说长江〉热》为题,如此向国外播发了英文电讯稿。当时,有人盛赞该片是中国“激动人心的爱国画卷”,“知识的百科全书”。

  然而,时光遮不住当下纪录片日益黯淡的容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产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力每况愈下,大多数纪录片作品的被迫低价贱卖,众多纪录片人的生存艰难,令在座的央视节目主持人、口述类系列纪录片《电影传奇》的制作者崔永元痛心疾首,呼吁“做纪录片的人要有骨气,不要贱卖自己的作品”。

  有资料统计显示,现在全球每天至少有15亿人在收看纪录片,但大多数的中国观众却正在深陷“娱乐至死”而逐渐遗忘纪录片这种形式。

  此外,据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日前透露,以湖南的金鹰纪实频道为例,就目前国内外纪录片节目在此频道中所播放的时间比例来说,国外纪实节目的日播出时间量是国产纪实节目的3倍,大量的国外纪录片节目占据了频道主流地位。

  究其原因,国产纪录片缺乏一定的受众群,一个是纪录片本身的问题,思想性、艺术性不足,观众不愿意看;另一个是国外纪录片大量被引进来,冲击了国内市场,这就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损失了观众,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国产纪录片的良性发展。

  可是,在国外纪录片却是另一番不同的境地。

  从国际上看,2000年以来是纪录片发展的最好时期,甚至可以称之为“黄金10年”。如美国的纪录片《华氏9·11》投资600万美元,票房竟达2.3亿美元,还获得了2004年度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如此高的回报,让很多好莱坞故事大片也望尘莫及。

  再如,25年前的探索传播公司还是一个小公司,现在却变成了横跨185个国家、拥有15亿用户、年收入达35亿美元的国际传媒集团,纪录片的市场不可谓不大。

  对策

  真正影响世界的纪录片,是要让更多人看到节目的价值

  纪录片作为一个传播政治理念的形象化载体,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全球构建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和真实的感召力,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同时,纪录片作为最具国际化、最具文化品格和最具传播力的文化产品,也是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

  那么,在目前如此窘境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国产纪录片该如何突围,在赢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参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和进行跨文化传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美国探索频道亚太电视网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张方认为,纪录片在某些领域是没有文化障碍的,这是纪录片很大的优势。不过,张方表示:“中国纪录片应该是指由中国人制作的纪录片,而不仅仅是指中国题材的纪录片。”

  在此概念下,“制作,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涉及很多现代特技技术等。中国大制作的纪录片可以采取跨国合拍的方式。”张方认为,这样有利于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

  再有,“是分版制作。中国纪录片面临全球化的机遇,可以做一个中国人爱看的纪录片,做一个外国人看得懂的版本。”张方谈到,纪录片本身不是以收视率来赢得市场的节目形态,要做“真正影响世界的纪录片,是要让更多人看到节目的价值”。

  中国传媒大学朱羽君教授认为,国家也是一个生命体。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题材要更加多元化,要更加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更加富有人情、人性的味道,要令国际上认为可以与你对话,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国家,而不是一味地向世界宣扬自己有多强、有多大。

  “要参与世界事务,要以开放的形式去参与国家形象的建设。”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台长钟大年认为,“纪录片在这两个方面都承担功能。要交流、要沟通,要回归民生,还要注意话语方式和姿态。”

  此外,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的总导演、现任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委员会会长刘效礼表示,中国纪录片要在文化特色上下功夫,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刘效礼指出,个人才情必须符合国家的需要。“大家一块儿把国家的家谱写好。”

  如今,中央电视台纪实频道的开播恰逢其时,对内可以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对外多面呈现,将更加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现实,“给力”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新形象。或许,就要来了。

    韩杰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