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人旗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把脉文化产业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态势,并就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认为,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推动和实践层面的探索,更需要理论的护航和科学的规划。
不能不看GDP, 但也不能只看GDP
界定一个产业是否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般的衡量标准就是其在GDP中的比重能否达到5%以上。但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李向民认为,所谓支柱性产业,不仅体现为其占GDP的比重,还要看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如果一味强调GDP,在政绩考核的压力下,就可能导致两个问题:一是一些地方盲目上马文化产业项目,二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被装到文化产业的框框里,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提高当地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部副主任祁述裕也认为,过于强调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热衷于追求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导致数量与质量失衡、规模与效益失衡等。
“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增大,对于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十分有利的。”云南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范建华说,“所以说,不能只看GDP,但也不能不看GDP,关键是要走内涵式发展和科学发展之路。”
警惕浮躁心态和盲目跟风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大型主题公园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出现,由此带来的盲目跟风、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忧虑。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认为,文化产业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防止一些项目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是限制中国文化产业增量释放的主要矛盾。园区恶性竞争、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结构失衡是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说。
“现在一些地方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出现了盲目浮躁的苗头。一看有需求,就一窝蜂地来做,根本不考虑自身有什么样的主客观条件,市场论证是不是充分,是不是有那么多的消费群体。”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说,“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扎扎实实推进,不要头脑发热,更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了长远利益,甚至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障碍。”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规划,是否也要与我们的基本国情相适应呢?”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胡惠林说,“现在,不光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做动漫产业和动漫园区,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在做,这是否存在一个超越发展阶段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则认为,发展文化产业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而定。“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但是有的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刚到1000美元,它们的发展方式能一样吗?”
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政府部门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你把他扶上马后就应该及时松开缰绳,好让他自由驰骋,而不是紧紧拉住缰绳不松手。”尹鸿认为,“政府主要做的是制定产业政策和培育消费市场。只有消费市场培育起来,这个产业才能够健康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认为,由于国内消费市场发育不健全、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主体比较弱小等原因,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期阶段,应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包括政策引导、市场培育和监管等。但到了一定的阶段,政府就应该转变职能,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目前国外资本及其他资本在投资中国文化产业时,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和投资环境。”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说,“因此,我们要加快推进文化立法,建构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胜冰对此表示赞同。他说,一些国家的文化产业之所以发展迅速,与其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无关系,而我国在这方面较为薄弱。“‘十二五’期间,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立法,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供坚实的保障。”张胜冰说。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