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化部长批“故里之争”:让文化保护庸俗化

2010年11月30日 02:08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传统文化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近几年不断出现名人故里之争,起初还只是争历史人物,如李白故里等,后来演变成了争些子虚乌有的小说人物,比如孙悟空故里。近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新京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地方从不正确的政绩观出发,在市场负面作用的推动下,把文化保护搞得“走偏”。

  【院团改制】

  改制让院团焕发活力

  东方歌舞团改革前,大批演员闲置,十个排演厅八个成了仓库。改制后的几个月,就推出四台大戏,十个排演厅不够用。

  新京报:截至今年10月末,全国已有341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或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对院团而言,同样是演出,改革前后有什么不同?

  蔡武: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文化的发展,文工团接受任务很多是庆典和政治活动的需要,投入很大力量弄一台戏获奖后就刀枪入库。我们各种各样的评奖机制,也成为某些政府的政绩工程。

  当我们走向国际市场后,发现我们的文化资源很多,但文化产品很少,尤其是成为品牌的。我们的文化团体是上世纪50年代才改为国有的,反观此前不是“国有”的梅兰芳,一个戏班子在闯市场唱对台戏中,养活了自己。

  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后,参加了文化市场的竞争,都焕发了活力。以东方歌舞团为例,改革前,由于旧体制的原因,一大批演员闲置,百余名声乐演员、器乐演奏员几乎无事可干,十个排演厅只有两个在使用,八个都成了仓库。转企改制后的短短几个月,就推出了《爱的伊甸园》等四台大戏,十个排演厅不够用了,轮流排队。

  在转企改制过程中,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等地整合演艺资源,分别组建了省级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注册的民营院团已超过6800家,年演出在200万场以上。

  新京报:艺术靠竞争成长,是否会导致低俗?

  蔡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要起到主导作用,起到发挥我们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并不是说市场什么有卖点就做什么。这种兼顾并不矛盾。求真求善求美,是文艺发展的方向,没有群众去主动喜欢恶俗的东西。

  【“高票价”】

  演出太少“物以稀为贵”

  我们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来调整,部分展演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低票价,逐步规范我们的演艺市场。

  新京报:现在演出票价动辄七八百元,高票价如何让文化在百姓中推广?

  蔡武:高票价是因为我们能提供给观众的演出太少了。与纽约一条百老汇大街上就聚集六七十家剧场相比,现在我们全国成建制的剧场还很少,演艺团体少,供给小,自然物以稀为贵。

  另一方面,文化市场刚发育,还不规范,成本很高,票价也就高。我们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来调整,部分展演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低票价,开展艺术进校园、农民工专场等活动,逐步规范我们的演艺市场。

  新京报:2008年至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发展,原因是什么?

  蔡武:文化具有特殊功能,和金融业等行业不同。从文化发展的历史看,社会越动荡,人们越需要心灵慰藉,情绪调节。

  日韩在上一次亚洲金融危机中,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大发展。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性,和产业特性也有关系。文化是以创意为核心,人才为基础,消耗的物质资源非常少,附加值很高。这种背景下,文化是最值得做和发展的。

  2009年,尽管各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金融危机的阴霾并未散尽,各行各业依旧深感压力沉重。基于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的突出表现,国务院于去年7月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名人故里】

  “故里之争”失文化品位

  有的地方要争真人(故里)也好,还有争子虚乌有的小说人物的故乡,这样做把文化遗产保护庸俗化。

  新京报:大家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但是有的时候保护是不是也打着引号的保护,比如说现在申请一些故居,或者什么的故乡,像西门庆的故乡都有人在争,然后就是子虚乌有的去建造一些所谓的故里,您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蔡武:我们一直提倡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是一些地方从这种不正确的政绩观出发,在市场动力的负面作用的推动下,也把这个事情搞得走偏了。

  我们也是态度非常鲜明,比如讲到故里之争,到处争这个故里,我们文化部专门给各地发了文件,说这是一种对文化遗产保护错误的做法。

  我在一个会议上开玩笑讲,我说有的地方要争真人(故里)也好,还有争子虚乌有的小说人物,甚至还(有地方)争孙悟空的故乡,这样一种不正常的做法,把这个非常神圣重要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庸俗化了,丧失了文化的品位,这是不正确的,我们下文件叫停。

  【文化“缺钱”】

  希望财政投入比重超1%

  目前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只有0.4%,这个比例太低了。希望“十二五”政府对文化的投入的增幅不要低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 

  新京报:能否展望一下“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蔡武:“十二五”要继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不只是资金的投入,目前,全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只有0.4%,这个比例太低了。希望十二五期间,政府对文化的投入的增幅不要低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争取将这个比重增至1%。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文化设施长期以来未纳入基本建设的规划中,我国剧场的人均占有率太低了,剧场由谁建?怎么建?不清楚。我建议纳入基础建设,规划多少万人应该拥有一个剧场。现在大城市有了大剧场,乡村有送戏下乡。(但)县城里就是个文化空白,一个县城至少需要一个剧场或影剧院,可以看演出可以看电影也可以开大会。

  人才培养方式上也应有些变化。现在艺术院校属于教育系统,艺术院校的教育,怎么和文化发展和文化市场接轨?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共建”的方式研究。如果艺术院校不了解市场的发展,培养出的人才就和我们的需求脱节。

  另外,要继续结合好“十一五”中开展的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将在农村基层广泛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争取列入全国规划,满足农村群众的需求。

  ●我们的文化团体是上世纪50年代才改为国有的,反观此前不是“国有”的梅兰芳,一个戏班子在闯市场唱对台戏中,养活了自己。

  ●文化具有特殊功能,从文化发展的历史看,社会越动荡,人们越需要心灵慰藉,情绪调节。

  ●现在大城市有了大剧场,乡村有送戏下乡。县城里就是个文化空白,一个县城至少需要一个剧场或影剧院,可以看演出可以看电影也可以开大会。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傅沙沙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