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2010年濒危动物名单”。名单显示,面临危机的动物种类比2009年增加了1000多种,33%的动物种类面临灭绝危险。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此次调查公布的名单,不过是“冰山的一角”,有灭绝危险的动物物种年年都在增加。在调查的55926种动物中,有18351种有灭绝危险,相当于总数的33%,比去年增加了1060种,灭绝危险度较高的包括玳瑁等3565种动物。
据此,有学者提醒,地球或许正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其实早在2007年,就有科学家预测,按照中等范围的全球气候变暖情形,到2050年占地球陆地表面积20%的区域中15%-37%的物种将注定消亡。野生救援组织主席史蒂夫的换算也许更加直观:全球每年有近2.7万个野生物种灭绝,确切说是每天灭绝74种,每小时灭绝3种。
物种大灭绝真的会来吗?
北京麋鹿院的郭耕认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也许并非耸人听闻。“为什么一个个老物种会在我们面前撒手西去,就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速度超过了自然生产力的再生速度。人类在短短几百年的工业社会耗用了地球25亿年积累的化石能源,随着我们生产力的长足发展,人口的膨胀和对奢侈品需求的增强,比起其他物种,我们消费的太多、太快,人类渐渐成为这个星球上一切野生动植物超负荷消耗的掠夺者,同时也正在亲手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调查中,东南亚是动物物种损失最为严重的地区。科学家们认为,大规模种植油棕、采伐森林、开垦土地等是导致这一情况的主因。这似乎再一次印证,人类活动是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元凶。
但也有科学家认为,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悲观。现在大部分国家都已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也正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一份名单,中国朱鹮、美国加利福尼亚秃鹰、蒙古野马等64个濒危物种灭绝危险度降低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这说明通过适当投资和努力,能够阻止物种灭绝。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在经济发展中生物多样性也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然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中,中国从未缺位。
上世纪末,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就开始资助一系列以生态系统控制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科研项目。科学家们相信,这些项目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有利于预测我国未来生物多样性变化,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中国成立了“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22个部委参与其中。9月,刚刚获得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明确了今后2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描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包括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人工林树种单一,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部分重要湿地退化,海洋及海岸带物种及其栖息地不断丧失,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20%,野生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加剧,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下降趋势明显等问题。
科技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著名生物学家约翰·马敬能博士提醒,自然保护更多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不要对自然过多人工干预,要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是非常强大的,我们要有效利用大自然的能量,然后去做一些大自然想做之事,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人类和自然的斗争将永远继续下去,而大自然始终会战胜,返回到其原本想要走的轨道当中。”本报记者 冯永锋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