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电影之父”任庆泰:所摄照片深得慈禧欢心

2010年11月22日 14:02 来源:沈阳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电影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105年历史了。人们可能没想到,被誉为“中国电影之父”的中国电影创始人,竟是我们沈阳的法库县人。法库县政协原副主席、80多岁高龄的温丽和先生,讲述了这位“中国电影之父”的身世,及其鲜为人知的故事。

  锐意实业

  欲拜高手学木匠

  “中国电影之父”叫任庆泰,字景丰、觐风,1850年出生在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四家子村。

  相传,任庆泰祖上为缙绅。清朝末年,肃王耆善来到沈阳时,曾经住在他家。但是,任庆泰无意承继家业,他认为,“愤志士多趋学、仕两途,乃锐意经营实业。”于是,他便辍学私塾,而专门学习木工。

  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清廷战将僧格林沁,在同捻军作战时被击毙,尸体被运回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公主陵村墓地安葬。同治皇帝颁发圣旨,选派能工巧匠,为僧格林沁修建宏大的陵园、雄伟的碑楼。在修建陵园、碑楼招募工匠时,任庆泰被选中。在修陵过程中,任庆泰看到,北京来的木匠师傅们,个个身怀绝技、手艺超群。尤其是领头木匠金福堂,雕刻手艺纯熟精湛、刀工精致,手下作品玲珑剔透、栩栩如生。于是,任庆泰渴望把这些雕刻绝活学到手。他试探了多次,想拜金福堂木匠师傅为师,却每次都遭到金福堂师傅的拒绝。

  悉心照料

  师傅病愈收徒弟

  当年秋天,金福堂师傅不慎染上痢疾,并且病情严重。任庆泰便跑前跑后地伺候、照料金福堂师傅,并四处为其求医,最后在法库县丁家房请到了一位名医,终于为金福堂师傅治好了病。

  在金福堂师傅患病期间,任庆泰昼夜守护、煎汤熬药、洗衣端饭,让金福堂师傅深为感动。病愈后,金福堂师傅便主动收下任庆泰为徒。在金福堂师傅言传身教下,任庆泰进步很快,他不仅学到了金福堂师傅的雕刻技艺,还同金福堂师傅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金福堂师傅临回北京时,还把部分雕刻刀具连同一本图谱,都留给了徒弟任庆泰。此后,任庆泰便刻苦钻研雕刻技术。由于他心灵手巧喜爱研究,过了不久,他的手艺便在当地艺匠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法库一带颇有名气的手艺人。

  思维超前

  自费出国学照相

  法库县魏家楼村的于子扬,是当地著名的豪绅富户。当年,于子扬花了大把银子,捐了个“四品顶戴花翎”虚衔,然后长住北京。为炫耀富庶和官职,于子扬便在法库老家魏家楼村修建豪华住宅。任庆泰被聘为雕刻木匠。他所雕制的格扇、花窗、神龛等,均工艺精美;他雕刻的花鸟、山石、人物、走兽等,无不形神俱佳、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深得于子扬及其家人赏识。

  清代同治九年(1870),任庆泰来到沈阳,在一家照相馆中当伙计。不久,他又到上海一家外国人开设的照相馆做镜框活儿,并偷着学了一些照相技术。任庆泰觉得,照相业务肯定会在中国发达起来。于是,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他便自费去日本,深造照相业务。

  意外收获

  照相设备抵工资

  温丽和先生在《法库县文物志》中记载道,后来,任庆泰被于子扬召到北京,让他负责督修住宅和装饰工程,一直住在于子扬府中。一次,于子扬到上海办事,经人介绍,在一个洋人手中看到一台德国照相机,说能照出人像来。这在当年,只能用绘画留下影像的中国来说,确实是个新鲜物件,简直闻所未闻。于是,于子扬便买下这台照相机,拿回北京后,让任庆泰教他照相。接着,任庆泰又帮助于子扬购买了一些照相附属设备。开始,于子扬对照相兴趣十足。可是时间一长,这个富豪公子哥便对照相失去兴趣,遂将照相机以及附属设备,统统送给任庆泰,以抵工钱。

  任庆泰到北京后,便经常去看望金福堂师傅,师徒俩的感情日渐深厚。这期间,于子扬买了一匹走马。没想到这匹走马竟是赃物。于是,于子扬吃了官司。在于家愁苦犯难、一筹莫展之际,任庆泰请出金福堂师傅帮忙。金福堂师傅曾在府台衙门当过差,略知一些司法业务。经金福堂师傅四处奔走、上下斡旋,不久便了结了这场官司,致使于子扬及其家人更加感激任庆泰。

  首创相馆

  进宫为慈禧拍照

  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亲朋好友帮助下,任庆泰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附近,开设了“丰泰照相馆”。这个北京第一家照相馆,顿时成为京城的一大新鲜事儿。一时间,富商大贾、官宦皇亲等,纷纷前来照相。“丰泰照相馆”生意兴隆、名声大振。

  当时,“丰泰照相馆”规模不小,技师、学徒多达10余人,还兼营照相器材,并以拍照合影和“戏装照”闻名京师,尤以摄制、发售戏曲名伶照片为重头经营项目,颇受“老北京”欢迎。

  当时,正值清代光绪年间,亲王奕订、奕劻等皇室,也闻讯前去“丰泰照相馆”照相,并将照片带入皇宫。“老佛爷”慈禧太后看到照片后,惊讶之余龙颜大悦,立即传召任庆泰进宫照相。此前,也有洋人为慈禧太后照相,但洋人不遵守朝廷规矩礼法,致使慈禧太后大为恼火。任庆泰长期出入于子扬豪门之家,深知清廷礼节,且摄影技术高超,以致他拍摄的照片,深得慈禧太后欢心。于是,慈禧太后赐予任庆泰“二品顶戴花翎”虚衔。

  任庆泰进宫为慈禧太后照相,还与皇亲国戚结交,并领受“二品顶戴花翎”官衔,在当时声名大振、誉满京城,成为北京实业界知名人物。

  大胆尝试

  四方求艺学电影

  后来,任庆泰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开设了北京最早的影院“大观楼影戏园”,放映外国影片。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庆泰购买了一架法国手摇木壳电影摄影机、14盘胶片,开始尝试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

  当时,拍摄电影,在世界先进国家也起步不久,仅仅是小型无声电影。听说天津、上海等洋人租界地有小电影,他便花钱买通有关人员,前去观摩、寻访,购置有关设备,回来后精心研究摄制电影。技术问题解决之后,任庆泰便去找京剧界著名“谭派”创始人谭鑫培先生,提出拍摄电影想法。谭鑫培先生欣然支持,表示愿意奉献一切,为中国人争气。

  谭鑫培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号“英秀”,人们又以“英秀”称之。1847年4月23日,谭鑫培出生于武汉江夏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卒于1917年5月10日。谭鑫培儿子谭小培、孙子谭富英,均为“谭派”名角;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郭建光扮演者谭元寿,便是谭富英之子、谭鑫培先生的重孙。

  相馆后院

  诞生首部国产片

  任庆泰决定,拍摄京剧《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谭鑫培先生饰演老将黄忠。

  影片是在“丰泰照相馆”后院露天日光下拍摄的;由照相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师。《定军山》拍摄了3天,共完成3本胶片,放映时间约半小时。这既是我国第一部京剧艺术片,更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影片《定军山》的全部摄制设备,仅为一架手摇木壳摄影机。拍摄时,谭鑫培先生身着戏装,站在布幔前,锣鼓一响,便表演起来。刘仲伦手摇把柄,摄影机开始转动,200英尺一盒的胶片,一会儿便用完。为适合无声影片创作特点和要求,影片《定军山》着重表现武打动作、舞蹈场面,而不需要唱腔。

  1906年至1909年,在“丰泰照相馆”内,任庆泰又相继拍摄了谭鑫培先生的《长坂坡》,京剧演员俞菊笙、朱文英、许德义、俞振庭演出的《青石山》、《艳阳楼》、《收关胜》、《白水滩》、《金钱豹》等,武打、舞蹈动作较多的京剧艺术片。这些影片在“大观楼影戏园”、“吉祥戏院”放映后,顿时轰动京城,达到万人空巷,争看中国电影的盛况。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时,距西方国家1895年发明电影,仅仅相差10年。

  在《定军山》等影片拍摄中,任庆泰筹划、指挥整个拍片过程,包括演员和摄影机的定位、调动等。因此,任庆泰还称得上是中国的第一位电影导演。

  令人遗憾的是,1909年,“丰泰照相馆”不幸遭受火灾,摄影、照相等设备,统统毁于一炬。至此,“丰泰照相馆”销声匿迹了。

  热衷公益

  乡亲缅怀实业家

  温丽和先生介绍说,任庆泰在法库故乡庆祝70岁寿辰时,东北军政界首脑张作霖、吴俊升、孙烈臣等都送了贺联,还印制了《大实业家任觐风先生事迹》纪念册。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还特意送来一块“寿比南山”匾额。

  成为实业界显赫人物后,任庆泰仍念念不忘家乡教育事业发展。1890年,任庆泰为家乡四台子村创办了一所初、高两级小学校,并捐献土地数十亩作为校田。乡里为纪念任庆泰捐资兴学,特刻石碑,立于校庭。碑文写道:“任觐风先生,心地光明,天性慷慨,于清光绪中叶,独立出资,设立一塾,桑梓子弟,贫而读书,樵牧儿童,须来科制,复捐字田,并请公准,改塾为学堂,男女分两校,建制学舍,购置校园……”

  任庆泰还投资创办过药房、木器店、汽水厂。与此同时,他对电影放映也情有独钟。他创建的“大观楼影戏园”(北京大栅栏“大观楼电影院”前身),是北京第一家专业性电影院。任庆泰晚年常住北京。1932年,任庆泰寿终京城,享年82岁。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