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关专家初步鉴定,从丰泽区东海鹧鸪山上带下来的“皇金”内的标本是动物骨骸,但文物部门对“小矮人”墓群的考察工作并没有就此停止。昨日,市海交馆考古部工作人员与泉州医高专解剖学王庆林教授再次来到浔埔作进一步研究,有了意外的收获:从一个“皇金”盖上发现一幅神秘图案和由毛笔写下的字迹,字迹上依稀有“康熙”、“乾隆”等字样。
昨日上午,记者重返浔埔社区,在当地居民黄美家的围墙边上,遇到了市海交馆考古部的工作人员林建华和王庆林教授。
林建华告诉记者,黄美家的围墙旁边就有一个专门安放各种骨骸的小屋子“万阴公”,据黄美老人说,按照当地风俗,每逢渔民出海打鱼,打捞到人和动物的骨骸,就会带回来,存放在“万阴公”内,目的是保佑自身能够出海平安。据称,像这样的“万阴公”在浔埔共有4处。
在场的浔埔社区老人协会黄荣辉会长告诉记者,当地许多人还是坚信是“小矮人”的说法。他说,浔埔有个风俗习惯,猫死了挂在树上,狗死了扔到海里,但却没有将死后的动物用瓮装起来进行重葬的习俗。因为在古代,村民不存在保护动物的意识,更不可能像这么大规模二次葬,也没有听说当地有什么动物崇拜。
现场考古 意外发现文字及神秘图案
黄美屋前的一堵围墙,由无数个内含“皇金”的糖水灰“馒头包”砌成,有的里面是“皇金”瓮盖,有的是一块八角形的红砖,很牢固地贴在上面。
林建华趴在地上,用相机一个个拍照,希望有什么新的发现。“咦,这个瓮盖上有一个图案。”记者连忙跑了过去,只见这个瓮盖扣在糖水灰内,凭肉眼无法看到。不过在相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一个形状奇特的图案,黑白分明,镂空很有立体感,有点像一只张开双翼的蝙蝠。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雕刻的,专家说有待进一步研究。
过一会儿,林建华又找到一块有毛笔字迹的瓮盖,局部有字,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不清。放到阳光下经过仔细辨认,依稀是“讳□□□康熙□□吉日□□乾隆正月十八□”等字样。
“有可能是死于康熙年间,再于乾隆年间进行二次重葬。”王庆林教授这样推断。
专家推测 疑动物曾有恩于当地百姓
“该墓葬规模比较大,规格比较隆重,一排排的很整齐,类似于烈士陵园。”王庆林教授认为,在明清时期,糖水灰是用糯米、糖浆等制成,造价比较昂贵,一般只有大户人家或当官的墓葬才有。像“矮人墓”这种上千个糖水灰坟包这样规模的墓葬,绝不是一两户普通百姓能够建起来的,至少也是举全村之力,才能够完成。
林建华告诉记者,他和王教授还是偏向于是动物骨骸的说法,可当地百姓为什么要给动物建这么一个墓地呢?“我们推测有可能是这里曾发生过一次比较大的灾难,动物可能对人类有过帮助,导致其大批量死亡。当地百姓应该是出于一种感恩的心理,才给它们集中安葬。”
对于前日的鉴定结果,林建华表示,单凭一两件标本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需要挖掘出更多的原始标本进行验证。黄美告诉记者,在他院子里一棵大树下还有不少“皇金”,“一共有三排,是隔壁邻居建房时挖出来又堆放在这里的,里面的骨骸没有动过。如果从这挖下去,就可以不用破坏围墙。”
林建华表示,他会将情况向有关方面汇报,尽快出台一个方案,让考古工作继续下去,让“小矮人”墓真相大白,由此也可揭示为什么要用“皇金”埋葬动物骨骸之谜。。(泉州晚报记者罗剑生 陈小阳 文/图)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